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西庄古建筑之殇
来源:今晚报  日期:2014-10-27

 

   西庄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官方材料记载:“西庄民居建筑群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晋西典型的民居建筑群。建筑气势恢弘,富丽堂皇,规模之大,堪称晋西第一。”

    是年,当地政府宣称将“具有较高民俗旅游价值,开发前景极其广阔”的西庄纳入重点项目并加以保护。11年后,西庄已是另一番模样—百年民居因年久失修而坍塌;老旧房屋的建筑构件大量失窃;年轻人陆续离开……曾经的名村变得破败不堪。

    西庄衰败

    西庄的“过去”与“现在”反差巨大。

    西庄民居建筑群是明清时期晋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儒商吴天印、吴天盛两兄弟的豪宅,当地人称其为“吴家大院”。

    相关材料记载:吴氏家族从明代末期到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西庄故里留下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其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结构采用二进、三进四合院砖木结构窑洞出檐式建筑,共有700余间房屋,随处可见烟囱、墀头、壁挂、影壁、门楣、牌匾、柱础、抱头门墩、窗棂隔扇等雕刻。

    成名后的西庄本该受到保护和利用,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2003年至今,64岁的村民吴守礼一直负责西庄古民居的看护工作。他告诉记者,西庄的古民居都是砖木结构,建筑寿命在百年左右,现在,因年久失修,这些老房子摇摇欲倒。西庄近半数的古民居已空置多年,“有人住的房子能得到简单维护,无人住的房子就只能等着塌。”

    西庄总人口600多人,七成人姓吴,“现在常住村里的只有200人左右,青壮年陆续离开村庄外出发展,剩下的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人。”吴守礼无奈地说。

    “西庄衰败”只是山西传统民居保护危机的一个缩影。官方数据显示:山西192个村镇中发现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遗迹,但保存完整的寥寥无几。

    吴家大院

    站在破败的院子里,64岁的梁雪梅指着一栋二层小楼说,她的家就在那里,“房子是土改时分的,楼上楼下三户人,三个产权。”院子里虽然住着三户人,但公建却无人维护—木瓦结构的院门已经严重破损,几天前被雨水冲落的木屑和瓦砾散落一地;排水口损毁,无论雨势大小,院子被淹已成必然……“你看,院门都快塌了!自家的房子肯定要维修,但公建谁都不管。”梁雪梅大吐苦水。

    对文物专家而言,公建损毁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山西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霍耀中说,山西古民居最具价值的就是门头、门户等公建部分,“它们承载着整个村子的传统和文化,一旦损毁,村子的灵魂也随之消失了。”

    吴家大院在建造过程中将“德厚清源、福寿安宁”的儒家思想融入到堂院里。“吴氏宗祠”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占地面积525平方米,是西庄标志性建筑。

    今天的吴氏宗祠只能用“破落”形容—墙体遍布大小不一的洞;多间房屋屋顶坍塌;略有震动,残存的屋顶就往下滑土;院子内外挤满半人高的荒草……

    吴氏宗祠的破落被山西文物专家解读为“一种必然”—山西省文物局技术中心主任杨海军说,古代,修建维护宗祠都是自发行为,人们怀着敬畏之情挑选最好的木工和材料来做这件事。现在,利益至上,村民们想,拜神没用,死后进不进宗祠亦无所谓,在古村落里,传统文化正在淡化,乃至消失。

编辑:樱花
 ·山西探索引入社会资金保护古..
 ·泰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
 ·宣化发现古城水门遗址
 ·太平街明年6月重现古街风韵
 ·金寨现1000多株极罕见古树群..
 ·衢江区峡川镇东坪村
 ·东钱湖灵佑庙到底何时开修
 ·中国现存元代建筑风格县衙修..
 ·文物旅游局加强文物古建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