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出行节省20分钟,大呼“方便”;此前曾两度出现裂纹而封桥
一直围蔽维修的沙面西桥,昨日终于拆开“包装”展露出新颜。这座153岁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桥,经过近八年的修复,将于今日重新开放。修复后的西桥可再用30年,而每半月将进行一次检测和养护。
居民抢先上桥大呼“方便了”
原定于27日开通的沙面西桥,昨日记者探营发现,该桥的修复工程已经完成,提前至今日向市民开放。
昨日,西桥靠近六二三路的一侧未打开,靠近沙面一侧则已无遮拦,几名沙面居民抢先来探路。踏在铺着崭新青砖的桥面上,在附近上班的厨师张宁辉说了一句:“修好就方便了!”张宁辉称,在沙面工作10年,西桥修复后将使人们出入沙面更加方便。
在沙面居住了40多年的邓姨告诉记者,在西桥围蔽后,她每天需绕道去清平市场买菜,西桥恢复通行将可节省20分钟,对老人家来说更为需要。“修复后更加美观,而且桥栏加高了,小孩子过桥也更安全。希望把发臭的涌水也整治一下,桥变靓了,水质也变好了才匹配。”邓姨说。
记者见到,西桥桥面清理干净,桥边则还堆放着一些建筑材料。施工方称,工人赶着回家过年,最后的清理工作将尽快完成,六二三路一侧的围蔽将于今日打开,西桥正式开放。开通之后,西桥只能走行人和自行车,机动车禁止通行。
修好后每半月检测可再用30年
昨日,拆除了围蔽多年的棚架,淡黄色的桥身、砖红色的桥孔、油绿的陶瓶作为桥栏装饰,这座三孔拱桥在榕树下静待开放。修复后的西桥,样貌风格与沙面建筑群相似。
沙面文物保护工程总负责人、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介绍,该桥的修复是根据历史照施工方称,安装在栏杆中的绿色陶瓶是新定制的,桥栏原是90厘米,现加高至1.1米。修复加固工程中,为拱桥加上了钢圈进行支撑,使原来的砖结构桥洞更加牢固,而钢拱结构藏在桥面下,看不出加固的痕迹。
据了解,西桥长达近8年的维修,工程费用约400万元。修复后,该桥需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有专门团队养护。如果保养得当,该桥可以用30年,短期内不需再封闭。
西桥修复工程进度表
2006年9月,沙面西桥的桥墩发生沉降,桥面出现了裂缝。为了安全起见,荔湾区相关部门作出封桥禁行的决定,并上报修复方案。西桥一封四年。
2010年9月,借广州举办亚运会之机,沙面西桥实施临时加固修缮工程,在亚运会开幕前,对行人开放通行。到了2011年7月,沙面西桥又出现裂痕,被迫再次封桥,施工单位计划在当年8月开始修缮工程,同年年底完工。
由于西桥是全国重点A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施工队的准入门槛相当高。当年,施工单位招投标流标,修缮再次中止。经过两次招标后,西桥维修工程于2011年10月再次启动。然而,在维修过程中,桥墩再次发生沉降,工程一直搁置到2013年8月,其间不少市民要求相关部门在沙面附近修建便道。
2013年9月,沙面西桥重新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