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福州鼓楼区天泉路北岳庙前殿遗址,有人发现几块带着钱纹的古砖,砖的侧部,印有非常清晰的铜钱印,图案简朴,被深深地嵌在砖石表面。
专家表示,这种“钱纹砖”多在汉、六朝及隋唐五代时期使用,且多在达官贵人之家,庙宇用这种砖作为建筑材料的很少见。它的出土正好暗合闽王王审知建庙纪念部将刘行全的史实,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北岳庙在城市道路规划用地征地范围内,出土的“钱纹砖”的鉴定结果直接关乎北岳庙的去留。
“钱纹砖”用于建筑庙宇十分罕见
1月18日下午,北岳庙管委会主任王世清在去年底刚刚被拆掉的北岳庙前殿遗址发现两块带着钱纹的砖块。砖的侧部,印有非常清晰的铜钱印,图案简朴,被深深地嵌在砖石表面。王世清感到非常稀奇,第二天他请古建筑专家、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执行会长王忠义来到现场查看。出土的两块“钱纹砖”,都有残缺,且均为长方形,较完整的一块长31厘米、宽20厘米、高5.5厘米,另一块长25厘米、宽19.3厘米、高6.5厘米。
王忠义表示,自己搞了三十几年的古建筑研究,像这种砖在庙宇里发现还是头一次。王忠义介绍,这种“钱纹砖”,多在汉魏六朝及隋唐五代时期使用,其质地坚硬,非常耐磨,有点类似陶瓷的品质,一般用于建筑物的地面和墙墩部分。
“如果再往下挖掘,我相信还会挖掘出更多的‘钱纹砖’。”王忠义说,这种砖一般是王侯将相等有钱有势的人家使用的,一般老百姓家是用不起的。尤其是用于建筑庙宇更是少见。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