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古老的汾水村
村落周边麻姑山的好风光
相互通达好似迷宫
汾水村处于天然的小盆地中,村庄内的地形平坦开阔。据相关资料显示,汾水村的总体格局是以石基头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延伸,呈辐射型,称为东关、南关、西关、北关。石基头有四条大巷,通往四关。每关又有若干小巷,如西关就有七条小巷,纵横交错。
本来四周山水环绕的特殊地理环境,就使得很多外人误闯进来后,找不到出路。而汾水村当中修建的众多小巷,使得道路更加难辨。不少游客走进小巷后,如同进入迷宫,要是没有当地村民带路,是很难找到道路走出来的。
据了解,在汾水村的四个关口都建有关门,晚上上锁,外面人进不去,由打更人管开关。西关和北关是通往县城的大路,关门较雄伟。西关的关门是一座牌坊式的拱形门,用长石砌成,上面嵌有大石匾,书有“里仁门”三字。此关的关门与一神庙相连,对着大路前后各有一扇拱形门,兼做凉亭用。通往南关的大巷和通向北关的大巷处在一条直线上,约有两华里长,是汾水村的主要街道。许多店铺如南货店、小吃店、药店、染坊都建在这条街道上。
就地取材建造民居
金会林表示,汾水村保留下来的明朝住宅并不是很多,较为高大坚固且有门额的有“明经拔俊”、“奎光世映”、“庆宁第”、“观天尚”、“龙门衍秀”、“大夫第”等。在汾水村的清朝住宅虽多一些,但不及明代住宅高大。
记者了解到,明清两朝的民宅建筑有它的共同特点: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大坚固。墙体内部大多为木架结构,大都是二进式,前厅为单层,上厅为两层,上层放物,下层住人。建筑内部的厅堂居中,卧房分置左右,厅大房小,厅明房暗,厅大便于家人活动,房小宜于寒冬保暖。
不同的是,明朝时期的墙多用眠砖一直砌到屋顶,而清朝砌墙下层用眠砖,上层用斗砖,有的全用斗砖;明代的墙厚而重,清代的墙薄而宽;明代住宅大门多开在西侧,清代的大门开在中间。
据了解,汾水四周多石山,采石方便,所以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大都使用条石。每堵墙壁,墙基上面先用条石砌成,上面再加上眠砖;大门及神龛也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美观而坚固。因而即使有的房屋倒塌,而四块门头石依然能够保存下来。
推荐阅读:
金华古韵优雅的熙春巷
宁波象山石浦渔港古城
鹰潭曾家古屋独特设计
重庆别样古韵的丰盛镇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