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地震不会杀死人 杀死人的是糟糕的建筑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顾德宁  日期:2013-4-25

    “地震不会杀死人,杀死人的是糟糕的建筑”,这句新西兰地震工程学界的信条在这次雅安地震中再次得到血的验证。雅安地震中“糟糕的建筑”是倒塌的6.09万余间房,其中包括汶川地震后所建“8级抗震建筑”,地震中的死伤者大都因此受害。我们对此十分痛心和惋惜。

    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少有把握,在未来短时间有重大突破,似不太可能。要尽量减少大震中的人员伤亡,最有效的,也最易做到的就是减少“糟糕的建筑”,使建筑至少做到最低目标,即“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在我国,这不是一个新标准和新要求,也不是汶川地震后才定的,早在1989年,原建设部就正式发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在这部被业内认为已经趋于完善的抗震设计规范的首页就明确提出,“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计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现在看来,这些法规执行得不到位,在有些地方甚至被严重忽视。

    遇到大震时,建筑受损,甚至严重受损,这是在所难免,可“一震就倒”,至今仍然“糟糕”到要付出如此高的生命代价,就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反思,立即采取有效的补救行动。

    近日,网上盛传芦山震中一座百年老宅无损伤,这座“张家大院”上下两层,木瓦结构。与周围民房倒塌不同,老宅除了屋脊上掉下几页瓦片外,其他几乎完好无损。住内的7户人家震后生活如常。这证明我国古建筑里有一些防震的好玩意,应该挖掘利用,其实这就是木结构契合式建筑的优势。

    各国防震经验也都证明,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在大震中较少造成人员伤亡。笔者在新西兰基督城和美国夏威夷等多处地震频发地看到,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轻型木结构”,即使有些砖石材料,也用于外墙装饰,放在木结构外面,高不过一二层高,这样经过严格的设计和确保符合抗震标准的房子在大震中晃而不到。即使外墙倒塌,也不至于压死人。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在我国一些住房用地不是很紧张的地方,如农村和山区等,不要一律要求农民“上楼”或只造钢筋水泥堆成的新房,也可以鼓励和帮助他们建一些符合抗震标准“轻型木结构”建筑。这在我们正在推开的城镇化中也要注意,在有条件的地方,也鼓励人们住“轻型木结构”房,不要一味以为钢筋越粗越好,水泥也重越好,能随着大地震摇而不倒的“轻型木结构”的确有很高的安全性。

    当然,以我国的人口密度,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像西方那样普遍建卫星城和“轻型木结构”也不现实,大部分民居和公用建筑仍要以高楼为主。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有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验收的各项法规,这执法的手不仅要抓紧建筑的本身,更要延伸到每一种建材和每一项设计,都必须有人管,有人担责。

    在这方面,国外好经验很多,可以借鉴。如“新西兰国标”,不仅在新建筑上严把抗震关,还把国内所有旧建筑都修理和验收了一遍。2004年,新西兰建筑与住房部通过了《建筑法案2004》,授权各地政府对辖区内建筑进行评估,一旦被鉴定为无法抵御中等强度的地震,即不得被使用,必须采取加固措施或直接拆除。旧建筑抗震加固的标准必须达到新建筑抗震标准的一半以上。对拒不执行的房主处以高额罚款。执行“新西兰国标”,要把新西兰全国所有建筑都加固一次,工程浩大,阻力不小,争议很大,但政府依法强推,收获就是大震中的“零死亡”或少死伤。

    这一点是我们特别要学习的,因为我们在建筑防震上亟需“补课”和“还债”。各地除了严把新建筑的抗震关,还要依法对所辖建筑做一次细的梳理,看看抗震能力如何,特别是那些“糟糕的建筑”,不能再等了!但愿我们不要再用宝贵的生命注解“地震不会杀死人,杀死人的是糟糕的建筑”。

推荐阅读:

2013年(河南)国际 古迹遗址日活动在汴启动

还有多少个“阿房宫”将被推倒重来

佛山昔日威水“鬼楼庄”今日落寞藏深巷

建广场展示岭南文化 不如少拆些老建筑

编辑:菩提树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周庄水乡 抹不去的江南残梦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