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的民居是地方历史文化的产物,带有特定的、社会的、历史的痕迹。仔细深入大街小巷深处寻找,仍可找到一些古老的建筑。在麻二社区北坊,一间有着近70年历史的青砖民房特别若人注目,门口木制趟拢门尤在,让人仿佛回到久远的历史年代。
穿过大街小巷,麻二北坊一间麻石基底的青砖民房屹立在现代居民屋当中,显得格外古色古香,门前还保留着一扇原始的趟栊门,这样的门在麻涌已经是稀有了。
青砖房主莫婆婆:“应该是67、68年左右,是趟栊,以前都是趟栊门。”
记者:“现在麻涌很少有这种门了?”
青砖房主莫婆婆:“当然啦,有的都拆了。”
西关大屋的趟拢门大家可能会见得比较多,麻涌古时的趟拢门相信现代人好少有接触。原来,麻涌与广州毗邻,很多历史文化、建筑风格都跟广州相似或从那边演变而来。
文博副研究员王卫东:“我们麻涌受广府建筑民居影响比较大,麻涌在历史上有三次都归广州管,其中归广州番禺管,当年麻涌的祖先很多就住在番禺学宫,旁边有一条叫芳草街,芳草街里麻涌的很多文人、志士、达官显要都住在那里。芳草街--麻涌人聚居的地方也有很多这样的趟栊门,广府特色的建筑。”
据资料记载,趟栊门是古老的“防盗门”,风格各异,前面一般还有屏风门,后面还有(第三道门)真正的木门,它是一个活动的栏栅,为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构成,横向开合,兼有通风、防盗功能,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作为机关,外人无法进入。
文博副研究员:“像它这种要推过来的,推过来白天就敞开木门,这个一格一格的,就善于采光、通风,也比较安全,里外应答也比较方便。”
白天家里有人时,通常只关栏杆门。古时,人们拜访亲朋戚友,常常“敲”的是第三道门。
文博副研究员王卫东:“因为门较厚,你敲门也听不到,打门或拍门就更不礼貌,它一般是抠门环,过去有些门环很大,抠门抠门就是这样来的,抠门环大家就知道有客人来了。”
麻涌在前几年进行的民俗文化调查时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好保留下来的趟栊门、古式木门等正在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铁制的现代大门,昔日易找的泥砖屋、青砖民房、麻石街道等古建筑也变得越来越少,以分布在新基、漳澎、华阳、东太等村为主。
文博副研究员王卫东:“我觉得水乡一体化,打造水乡特色的旅游休闲区,我们有意识地能够保留一些不同时代的不同建筑风格的民居还是很有意义,也有一些研究价值的。”
推荐阅读:
云南个旧宝华山寺进行第二次修缮
南昌拟对历史文化古迹“水观音亭”进行提升改造
广东最美古村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贵州梵净山麓寨英古镇“裕国通商”商号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