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九十九间半”被注册成商标,用于文化产品开发
“九十九间半”是很多老城南人对甘家大院的称呼。而在江宁,也有不少人称杨柳村民居建筑群为“九十九间半”。“九十九间半”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浓烈民俗特色的形容词。记者日前获悉,“九十九间”已经被一位南京市民注册为商标。
从“夫子庙”到“大士茶亭”,再到现在的“九十九间半”,越来越多的南京地域文化符号成为商标。
几年前就已被注册成商标
南京人杨学明是“九十九间半”商标的持有人,他告诉记者,这个商标他已经申报成功好几年了。曾经在南京文博系统工作的杨学明,对“九十九间半”这个文化符号有深厚的感情。他说,“九十九间半”是指古建筑群,在古城南京,曾经有多处“九十九间半”,可惜的是,现在的“九十九间半”已经很少了。
杨学明告诉记者,中国古人认为,天上天帝居住宫殿的房间为万间,地下帝王宫殿的房间仅仅少半间,也就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北京的紫禁城就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古代最大的官僚府第——曲阜的孔府为“九百九十九间半”。其他的官邸、富商住宅、宗教建筑、家族祠堂最多只能是“九十九间半”。
“这是一种身份等级在建筑群规模上的体现!”杨学明说,我国现在被称为“九十九间半”的建筑遗存共有五十多处(韩国还有一处),主要分布在苏、皖、浙等华东地区,这与该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十分切合的。不过,演变到后来,“九十九间半”已经不是确指,而成为民间对建筑群庞大的一种概称,也许建筑群的房间没有“九十九间半”,也可能超过“九十九间半”,但建筑群的主人总会称自己的宅邸是“九十九间半”.
商标将用于文化产品开发上
在民间,普通市民对“九十九间半”更是津津乐道。杨学明告诉记者,在南京民间,“九十九间半”俨然一个文化符号,频频出现在市民口头,成为人们对大户人家的一个代称。
杨学明说,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为“九十九间半”的南京建筑群有甘家大院、门东“白酒坊”、江宁杨柳村、秦淮区魏家大宅、安徽会馆、秦大士故居、刘芝田故居、佘村潘家老宅、蒋寿山故居、六合半山寺,目前保存完整的只有甘家大院和杨柳村建筑群两处。
很早之前,杨学明就对“九十九间半”这个文化符号非常钟情,并且觉得这个文化符号大有文章可做。几年前,他将九十九间半成功申请为商标,分为图标式商标和文字式商标两种。他将“九十九间半”的图标商标设计为一座老式房子,房顶上有祥云环绕,窗户的设计很独特,犹如甘家大院的“甘”字。
杨学明告诉记者,他的“九十九间半”商标主要用在文化产品上,目前已经设计出多款和中山陵有关的旅游纪念品。
南京多个地域文化符号成商标
南京地域文化符号被注册为商标,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记者了解,“石头城”、“七家湾”、“水西门”、“横塘”、“秦淮河”、“淮清桥”等名称,都有商家和个人申请产品或服务商标注册,甚至有的一个名称有多家争抢。中学老师、文史爱好者高小民说,包括老地名在内的一些南京文化符号反映着军国大事和市井民生,比如弓箭坊、明瓦廊、闺奁营等地名都记录着明代南京手工作业的分工,不同的街区从事不同的行当,为后世研究明代南京经济状况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可惜的是,这些堪称南京历史“活化石”的老地名,有不少已走进历史深处,已消失的南京老地名多达数千个。
近几年,如何保护和传承南京地域文化符号,尤其是一些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部分,南京地方志专家和相关部门都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对于用注册商标的形式来保护和传承,专家们有很大争议。有的专家认为,比如,商标把老地名留住了,这就是对老地名文化的一种延续。还有的专家担心,注册商标是一个商业行为,过度商业开发,会削弱老地名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得老地名成为商家牟利的工具。
用商标保护传承文化惹争议
南京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薛冰非常反对将南京地域文化符号注册为商标的行为。薛冰说,包括老地名在内的南京地域文化符号,都属公共资源,是城市的财富,“比如南京的老地名,地标性的建筑,南京小吃等等,都是靠着政府多年大量财力物力的投入,以及南京人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才形成的今天的文化品牌,所以它们应该是南京市民共有的财富。但是这些文化资源被注册成商标后,就成了个人所有。”薛冰认为,如果注册商标后产生的利润被用于公共文化品牌的建立、保护、开发和传承,那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这些利润却都被商家赚走。南京地域文化符号成了商家个体牟利的工具。
除此之外,商标无法与地区相对应,“商标对应的是商品,让人记住的也只是商品。比如七家湾,很多年轻人和外地人,只知道七家湾锅贴,不知道它还和南京有关系。我们谈保护和传承,指的是对南京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单单留一个名称——还是商品名称,毫无意义。”薛冰说。
专家们呼吁,在不违反商标法的情况下,将南京一些地域文化符号注册成商标,应该更多的用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产品的开发上。商标拥有者要有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而不要为了利益,将南京地域文化符号变成驴头不对马嘴的商品符号。
推荐阅读:
人人出力 丽水仙渡南源村修复古祠堂
芜湖百年历史建筑的“复”与“活”
南通西寺修缮工程取得了新进展
厦门同安梵天寺重现唐代“飞天神女”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