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家堡寂寥冷清,令人伤怀

赵家堡内街
福建漳浦赵家堡,一个冷落、寂寞的地方。
这里的感觉,大不如其他同样有名的古镇,杂乱、欠收拾,“市政建设”明显十分落后,商业的影子也十分朦胧。名为赵家堡,是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姓赵。赵家堡人,都是宋朝皇室的后裔。
龙困浅滩,但还做着过去的梦。他们流落至此,仍然心心念念着繁荣鼎盛的东京汴梁。北归无望,就在这里筑一座城,筑成汴梁的样子。所以,赵家堡的格局、建筑风格,都参照汴梁城,可谓当时汴梁的缩微版本。
这个有趣的来历,倒成就了赵家堡这个古镇最独特的魅力。它的建筑风格与福建各地的古建筑迥然大异,哪怕是石头、泥砖砌成的房子,屋顶都要做出令人骄傲的飞檐,翘指高天,大户一点的人家,都有种衙门气象。
宋朝时汴京有外城、内城、大内三重城,赵家堡也特意设置了外城、内城、完璧楼三重建筑。那城中部的五座并列的府第,是按照南宋临安凤凰山下的皇宫仿建;府前建有石板广场,广场前有内外荷花池。荷花池上的石板桥名曰“汴派桥”,是按、依《清明上河图》仿制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梁城繁华鼎盛、物阜民丰的情景,如今在开封,已经难以找到一丝对应,反而在福建赵家堡,却依稀还可以按图索骥,复活一点历史的场面。
野草城头夕阳斜
赵家堡,今天看来已经算不上精致,名曰古镇,实则是古村落。核心建筑自然是完璧楼,它比其他房舍高出一头,但却没有雕梁画栋,朱阁轩窗,而是一座四四方方、黝黑斑驳的堡垒。墙厚、窗小,显然主要是用于防御用途。大概是仿效了福建客家的建筑样式,它看上去和闽粤多有留存的客家碉楼并无二致,散发着一种农民的朴素、实用观念,不重装饰,但求坚固。
最有意涵的是门头上的那款匾,上书“完璧楼”三字,“璧”字的“玉”隐于左下角,少了一点,本应占全字四分之一的“辛”却拉长占了一半。据说,当年的题字者,以此提醒后人,生存发展艰辛无比,锦衣玉食已无贪恋之由。
爬山至南门外,低矮的城门上是疯长的野草,人迹罕至。南门一建成就用石头封住,寄托这群北方后裔不再南迁的希望,至今无一人从此门进出过。我想,那么正门应该是北门吧。但到了北门,却惊讶地发现这里也是蔓草丛生。城门外是一片杂乱的农田和羊肠小道,几只小牛在旁边吃草,只有石头堆垒成的高大城门能让人觑见往昔的几分光彩,北门原有匾刻“硕高居胜”,还能想象出当年气派。
赵家堡真是冷清,所以它被媒体列入“中国最冷门的十大古镇”。然而人们也知道它的身世独特,风情别样,所以还是有一些人,总在盘算着何时收拾行囊,与赵家堡来一场黄昏的际会。
推荐阅读:
湖南千年古镇杨家滩
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旧金山唐人街美国最大中国城
南平大坝村朱氏遗存古风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