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遗迹众多。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古风遗存展现了张掖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文化断面,构成了张掖独特的文化生态,多种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样式的自然人文、文化形成了张掖的文化魅力,传承着无形的历史文脉。这些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成为推动张掖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参与竞争的独特优势。
据境内黑水国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文物证明,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在这里过着狩猎、游牧的生活。张掖古为河西四郡之一,是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境内汉明长城、历代石窟、寺庙、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罗棋布。早在1986年,张掖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张掖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3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71处、全市各级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2937件(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设施和社会生活要逐步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也将不断充实、发展,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半城芦苇,半城塔影”是张掖的自然历史风貌,也是张掖的个性特色。近年来,张掖市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半城芦苇”的自然美景正在日益恢复,生态保护的文章已开始破题,发展生态经济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恢复和保护“半城塔影”的历史文化风貌,使张掖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传统特色和历史文脉得到了较好保护。2011年,张掖市委、市政府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纳入全市发展战略,市委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见,使依法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识和行动。特别是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该市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社会各个层面凝聚、形成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共识,把湿地生态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打造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生态张掖,打造集佛教文化、西域文化、汉唐文化于一体的人文张掖,打造丹霞风光、草原风光、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张掖,使城市形象充分展示“湿地之城”的卓越秀美和“塞上江南”的文化内涵,在更高层次上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张掖市在名城保护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教训,许多历史街区在消失,古建筑、古遗址周边面貌被改造,一些超大超限建筑时有出现,破坏了城市的景观。2011年7月20日至22日,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检查组对张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行评估检查,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明确提出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问题。其中,张掖源通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在建设中的怡锦源1号商住楼印象着大佛寺景区的观展效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大佛寺景区广大游客对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质疑和批评。市委召开常委会,明确提出限期拆除违章建筑,表明市委、市政府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坚强决心和知难而进的整改勇气,也开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篇章。一时间,老百姓拍手叫好,为这场重塑古城丰姿的“战役”而叫好。
与此同时,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得到加强。在编修张掖老城区详细规划中,张掖市注重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对建筑风格、性质等做出明确规定;完成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确保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边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完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大佛寺大佛殿、高总兵宅院等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确保了文物建筑的安全。经过3年多的扎实工作,大佛寺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点的申报文本已编制,基础性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同时,张掖市通过市、县区、乡镇、村社宣传文化中心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建设,影剧院、体育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滨河新区文化产业园、新文化“三馆”的建设,有力地夯实了张掖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通过挖潜、扶持、资助、引导、示范带动和政策推动,发展了玉石、刺绣、烙画、根雕、民族服饰、文物复制、图书出版、音像制作等一批文化产业,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千台大戏送农村”、“金张掖文艺奖”评选、各类节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及重大旅游文化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通过发展壮大专业文艺院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展多种形式、各个层次的文化干部培训教育活动,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了人力资源。通过普法教育、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对外宣传活动、加大新闻媒体宣传、组织特色鲜明的集中宣传活动等方式,为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
推荐阅读:
安阳市郭朴祠免费开放 市民热情参观
广东英德千年古刹 南山圣寿寺将重建
宁波市鄞州区扎实推进文物维修保护工作
湖北南漳:发现仅存的明清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