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化传承 铸造城镇之魂
来源:婺城新闻网 作者:郑慧娜 日期:2013-12-30
汤溪镇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了以城隍庙为中心的传统文化街区,和以峙垅公园为中心的新兴文化园区,两大园区新旧辉映,学校、广场建筑各具特色,既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成为当地文化的形象名片,并同时以汤溪为核心,对外进行延伸,架构了以砖雕文化为特色的寺平村,以畲族文化为特色的鸽坞塔村,以茭白为特色的上叶村,以及以丰子恺文化为特色的黄堂村,形成了“游九峰,赏砖雕,品汤菜,玩乐园”的旅游精品线,使汤溪古镇与周边村落形成整体,充满新的魅力。由此可知,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既要看重实体的规划建设,也要注重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传统文化建设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贯穿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始终,着力铸造城镇之魂。那如何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来铸造文化城镇呢?
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深刻认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铸造文化城镇的重要意义。要铸造文化城镇,首先就要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把握推进新型城镇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汤溪镇,它的前身是姑篾国,在明成化七年间建县,具有500多年的县志历史,具有自成一派的语言文化,即汤溪话;有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如地方小吃和地方菜系;有历史悠久建筑文化,如汤溪城隍庙、寺平古村落村等古建筑;还有包括陶渊明、丰子恺等人文文化,具有非常浓郁的汤溪色彩。汤溪镇正因为抓住了本地的文化特色,在传统文化上不断的挖掘和创新,才赋予汤溪镇新的特色和魅力。如果片面注重追求城镇的“新”而忽视原来的传统文化,势必造成几年后千篇一律的城镇社区,故只有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深刻认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铸造文化城镇的重要意义,才能铸造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城镇。
科学谋划文化城镇建设,创新式传承保护传统文化,铸造文化城镇之魂。要铸造文化城镇,就要依据城镇原有文化特色,科学谋划,深入研究,对本地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创新式保护和继承,让传统文化再次根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以此为荣,成为文化城镇的灵魂。
汤溪镇有悠久历史,城隍庙、寺平古村落、黄塘村、上镜村各具特色,通过对古建筑的修葺、开发,形成文化古村旅游线路,而徽派砖雕文化更是汤溪人的骄傲。距今有700多年历史的寺平村,全村以七星伴月式构建,徽派建筑风格的古屋遍布全村,尤以古厅堂居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两委聘请浙师大教授对古村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深入挖掘银娘贵妃文化,古村砖雕文化。通过修缮古建筑,整治周边环境,营造古村落氛围,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古村落。
又如汤溪镇鸽坞塔村,是以畲族为主的多民族村,通过深入挖掘、整理规划,在村里建立了畲乡民俗展览馆,绘制了畲族历史文化墙和畲族语言文化墙,既宣传了畲族文化,又美化了村落,成为新一轮的村落文化旅游区。由此可知,依据本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创新规划设计,以本地的特色要素为基础吸纳外来要素,结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既传承了历史文脉,改善了人文环境,又挖掘了特色内涵,塑造了城镇个性,整个城镇文化品位得以提升。
多元化、多途径建设文化城镇,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齐头并进,营造和谐魅力城镇。要铸造文化城镇,就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不同的文化,丰富城镇的文化生活。随着城镇的开放与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外来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又促进当地文化的多元化,在传统文化区域与经济开发区,形成不同的文化区域,齐头并进,使城镇文化呈多元化态势发展。
汤溪镇原有居民以汤溪镇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大批本地的、外地的劳务工涌入,汤溪镇通过规划,保留原来老城区域,在汤溪镇东北面,以峙垅公园为中心,建立工业园区。新型区域建设融合了传统的人文文化,建立了丰子恺小学,建立了时尚的水上乐园,既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又让外地人了解汤溪文化,并通过文化活动,汤溪的古老方言民歌得以传扬,汤溪菜系得以传承。通过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文化活动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产业集聚区、商贸人居新城区、生态文化旅游区和现代农业观光区”等四大功能区块,使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纷沓而至。目前,已有包括德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180余家企业入园,投资规模135亿元,伊利、蒙牛、双汇、五矿等一批国内500强及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驻园区,被列为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之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日渐显现的洼地效应,使工业园区成为有识之士的“淘金地”。完善的体育设施、图书室、学校、广场游乐园等基本文化娱乐设施,使外来人员住的进,留的住,既能感受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享受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完善的新城镇生活。文化的融合,使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使居民享有多元文化成为可能。
编辑:菩提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