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说相国寺风情
来源:汴梁晚报 日期:2013-12-26
1 1923年4月3日,久在上海的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到洛阳为吴佩孚50寿诞祝寿。生日过后,刚收到康有为亲撰的一副对联的吴佩孚,见“当代圣人”康有为提出要到开封一游,当即委派他的高级顾问郑焯陪同前往。相国寺是康有为来汴观光必去的一个景点。1923年4月底的一天,康有为在相国寺游兴正浓时,突问一旁的工作人员:“当年鲁智深为什么能倒拔垂杨柳呢?”工作人员若有所思地答道:“想是鲁智深挑了一个松动的杨柳来拔吧。”康有为随即笑道:“或许这就是鲁智深的聪明之处吧。”康有为在开封游玩时有许多怀古论今的诗词,都被刻在龙亭与梁园的石壁上,长久记忆着那些逝去的历史。 2 时间很快到了1928年。这年,相国寺的寺院没有了和尚,为什么呢?因为开封来了个“基督将军”冯玉祥。在冯玉祥将军主豫期间,开封推行新政,破除迷信,废庙逐僧,改大相国寺为中山市场,将相国寺中的八角殿改为河南美术馆。千年古刹,古物甚多,寺中的佛像、匾额、碑文大部分在那时被毁。从此,近70年间相国寺没有僧人。直到1992年相国寺被批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交由僧人管理,这座国内为数极少、饱经沧桑的城市佛寺中才重新传出了诵经声。 3 相国寺千手千眼佛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系用一棵银杏(白果)树雕制而成,是全国各地寺院中手眼最多的一尊千手千眼佛。八角琉璃殿中的这尊千手千眼佛能保存至今,要感谢一位先生。《河南文史资料》第35辑《雪苑戆叟忆往》(作者井俊起)中有一段文字,道出了真相。原文大意如下: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一日正在办公,忽闻省府废除寺庙,陈汝珍(字慰儒,河南信阳人,曾留美,时任河南省政府建设厅四科科长)主动为薛子良(即薛笃弼,当时正代行河南省主席职务)进言,将欧美保护古物,非同迷信意,首与薛笃弼说明,进而指出相国寺文物应予以保存。可惜,此时宋初曹彬自江南运来的体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已经被毁灭无存,仅佛像(千手千眼佛)以外饰黄金,正想熔取办法,未毁。薛笃弼听过陈慰儒的建议,随即采纳,令勿毁千手千眼佛。后薛笃弼转请冯玉祥将军允许,才得以保留下来这一瑰宝。 4 1928年2月,蒋介石为进一步拉拢冯玉祥,来到开封。2月26日9时,当火车未到开封时,蒋介石即在兰封(即兰考)车站受到了冯玉祥及其部下的欢迎。下午2点,火车到达开封火车站时,蒋介石受到了由冯玉祥在车站组织的三四万开封民众的欢迎。冯玉祥与蒋介石分别做了简短讲话,之后乘车到开封几处古迹参观。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司令部,蒋介石与冯玉祥举行了结拜仪式,互换兰谱,正式结盟。蒋介石送给冯玉祥的帖子写道:“安危共仗,甘苦共尝;海枯不烂,生死不渝。”而冯玉祥送给蒋介石的帖子写道:“结盟真义,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 5 蒋介石在开封期间,曾乘车到中山市场(相国寺)参观。在相国寺说书场,蒋、冯还饶有兴趣地听了一会儿新编大鼓书。据老辈人说,当年蒋介石第一次来汴,民众空巷塞道,欢呼震天。1928年7月2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有篇报道的题目是《特立独行的“基督将军”冯玉祥》,文中这样写道:“他站起来足足有6英尺高,他不是纤弱的黄种人,而是个个头魁梧、古铜色皮肤、很和蔼、《圣经》拿在手上或放在口袋里虔诚的基督徒,神枪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军队——19.5万人的主人。在今天,这样的人物就是中国的一个最强者——冯玉祥元帅。”冯玉祥是继吴佩孚、蒋介石之后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三位中国人物。当年在开封相国寺留影的这两位结盟兄弟,一年多后就以兵戈相见了。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