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复后的环秀古桥
10月23日,备受关注的国保单位——徽州区呈坎古村落环秀桥正式开工复建。整个修复工程计划投资180万元,预计年底可基本完工。
环秀桥始建于元代,明重修,为花岗岩构筑、梁式桥面、两墩三孔石桥。桥长26.65米,宽3.85米,高4.55米。桥西端置木构敞廊,上覆青瓦,两侧置靠椅。2001年6月该桥列入呈坎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保”单位。今年6月30日,呈坎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环秀桥被水冲毁,后在多方努力下,寻回环秀桥大木构架70%以上。
据了解,开工前夕,施工方和文物专家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意见,进一步详细勘察环秀桥残存桥墩基础,对桥墩受洪水冲击后的稳定性进行科学分析评估。整个修复过程将按照修旧如旧、精益求精的原则,尽量使用原构件,并进一步细化桥面、砌筑、木构件修复工艺。文物部门将全程加强监管,全力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安全。
目前,施工单位正组织人力、机械对桥体所在河段进行疏浚、清理,挖掘整理埋在河床里的残余桥体石料,并对原先已搜寻到的木(石)构件进行修复,对于部分缺失的构件,将会用形制相同的老木料和相同材质、同等规格的石料来补充、代替,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和体现地方特色。
记者从黄山市文物局获悉,备受社会关注的呈坎古村元代环秀桥,日前已开工复建。整个古桥复建工程,年底前能完成。
黄山呈坎环秀桥开始“疗伤”今夏曾被山洪冲毁
环秀桥坐落在千年古村呈坎的河道上,是一座石头桥身的木制廊桥,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冲走的木(石)构件被找回了75%左右。
当时,黄山市文物部门就决定,要修复环秀桥。最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决定按原貌修复环秀桥,并制定了严格的施工方案。
黄山市文化委总工程师胡荣荪告诉记者,10月22日上午,环秀桥复建已正式施工。修复工程由“国字号”专业文物修缮队伍进行,文物部门派专人全程负责和指挥。
原计划在11月低前完成复建,但可能会有所延迟,应该会在年底前完工。
昨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修复工程正在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部分工人在对桥体所在河段进行疏浚、清理,用挖掘机对桥体河段挖掘整理,看是否仍有残余的桥体石料埋在河床,并对河道疏
今年6月30日特大山洪中,这一文物瑰宝被山洪冲毁,让社会各界和文物专家扼腕痛惜。事后,被通加固,便于下一步的桥体施工。同时,对已搜寻到的75%以上的木(石)构件修缮,腐朽的去除并修补。部分缺失的构件,将会用形制相同的老木料来补充、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