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商业开发 频频撞击文保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郑轶 莫梓芫  日期:2013-1-29

商业开发 频频撞击文保

图①:三坊七巷的林瀚故居变身“晋江会馆”;图②:三坊七巷的许济川故居成为“文儒九号”会所;图③:重庆刘湘公馆被改作豪华餐厅

    源:文保单位竟为少数人专享 划定商业开发边界成难题

    近日有媒体调查,重庆的文保单位“刘湘公馆”悄然变身为一家豪华餐厅。虽然在一些文保人士眼里,这里不过是一处用新砖瓦依原貌复建的“赝品”,但作为通过验收的文物保护单位,如此商业开发依然令人侧目。

    同样陷入“会所门”的还有福州三坊七巷。这条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在不久前被曝出,一些名人故居和古建筑被出租经营,部分宅院成为消费不菲的高档私人会所。“专属会所、非请勿进”的提示牌,让这些本该向公众开放的文保单位,成了少数人的专享。

    而此前备受关注的北京嵩祝寺及智珠寺改建为高档餐饮会所一事,也有了定论。北京市文物局28日称,经过文物执法队现场调查,确认两寺庙内部分范围被用作餐饮场所,古建筑内放置有餐桌但没有使用明火。经调查发现,目前两家会所仍在营业中。

    这一系列事件的集中爆发并非偶然,这几年文保单位“越界之举”的新闻屡见报端。从北京故宫的建福宫建成会所,到南京的“宋美龄别墅”承办婚宴,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频频发生冲突。有的出租场地赚取租金,有的私自扩建改作他用,有的进行“掠夺式”旅游开发。有业内人士直言,这只是被媒体挖掘的“冰山一角”,不少地方文保单位的出格经营行为实际上更为严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似乎演变成“野火烧不尽”的常态。管理部门的督查、大众媒体的曝光、民间组织的呼吁,都无法抑制文保单位过度商业开发的冲动。往往是媒体曝光一起,有关部门叫停一起,风声过后,大量违规经营又故态复萌。

    “很多文保单位试图通过包装和运作,实现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和公益价值的商业化‘变现’,但却因为商业开发不当,造成文物毁坏、丢失的现象。”有专家坦言,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矛盾,已成为摆在中国文保工作面前的现实困境。

    析:文保就像唐僧肉,被强大市场力量挤压 观念有误区,违规代价小,问责不给力

    “毫无疑问,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我国关于文物保护的法律条例很清晰,无法可依的情况并不多见。”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涛说。据介绍,国有文物的商业改造、营业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国家文物局2011年发布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经营性活动管理规定(试行)》,就详细罗列了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经营性活动的禁忌。

    “文物保护单位出现经营性会所,应该由文物主管部门执法,检查其是否危害文物安全、是否依法依规使用、是否履行法定手续。查明事实,该亮黄牌亮黄牌,该亮红牌亮红牌,给公众一个交代。”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王利华坦言,之所以违规开发频现,关键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让法规沦为一纸空文。

    资金匮乏,曾被很多文保单位视为经营性利用的理由。“我国对于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只指向国家级和省级的文物,低级别的是不享有国家专项资金帮扶的。”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这些文物的保护工作,只能向商业银行、商业机构申请援助,也就难逃商业利用的命运。”

    不过,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却认为,经费不足只是借口,盲目向经济利益靠拢,让很多文保单位肆意跨过文物保护的“红线”。

推荐阅读:

历经千年风雨的文物何以消失?

承德避暑山庄34个文保修缮工程开工

青岛百年望火楼重建无人管 古建筑开发也烂尾

巢湖柘皋镇李鸿章家族当铺将复原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西藏拉加里王宫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陕西蒲城县的历史人文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泮庐: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筑

类别古建形式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