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胡孝华介绍,杨家第十四代孙杨友于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奉忽必烈旨意,在此为其祖先建起了祠堂。到元朝文宗天历年间(1328-1329年),杨家十七代孙又奉旨再建。而历经明、清两代不断修葺后,20世纪90年代初,旅居台湾的杨家后裔杨清钦回来寻根祭祖,投入巨资修葺宗祠。2003年,祠堂又向省文物局争取资金,新建凌烟阁,扩大了宗祠游览空间,现祠院东西宽18米,南北长63米,占地1100余平方米。镇祠之宝实为“宗卷”
杨家祠堂每年三月初九都举行宗祭,唱戏必唱杨家将戏,但鹿蹄涧村民什么戏都看,唯独不看杨家战死大半的《金沙滩》这出戏。这里面,还有一个颇离奇的传说。
据说有一年的春天,村里唱戏点了《金沙滩》。说也怪,开戏前,天气晴朗,风尘不动。戏开后,契丹兵向杨家将猛烈进攻,这时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台上的“契丹兵”也只好鸣金收兵。风沙过后,演到二郎、三郎惨死疆场时,突然从西北方向滚过一团乌云,顿时电闪雷鸣,大雨瓢泼。有人说:这是老祖宗不想让咱们再提那些伤心的事。从今往后,演杨家喜庆的戏,咱再不演《金沙滩》了。说也奇怪后来换了别的戏,一连几天全是风和日丽。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人们也没有必要追究它的真实性。不过鹿蹄涧村人从来不看《金沙滩》这出戏倒是真的。
遗存的鹿蹄石和杨氏宗卷为杨家祠堂的镇祠之宝。记者仔细观赏着这块置于宗祠当院的鹿蹄奇石。奇石高约0.8米,外形玲珑,从南面看石面两侧形如青龙白虎张口,中间刻有仙鹤,上方有猴头和鹿蹄,为福禄寿之喻。而从北面看,石面刻有一个梅花鹿和斑斑鹿蹄印,其右前蹄抬起似被箭穿而伤,很是逼真。石下有四层方石座,束腰处横镌“宣圣十德”四字,分五行竖写“十德”:门高、邻美、迟老、家和、身安、成家、外和、子孝、省事、人重,落款为“泰定元年(1324)年立”。
这块奇石,也笼罩着神秘的色彩。相传,杨业的十四代孙杨友与弟弟杨山在坚州(今繁峙)马峪河狩猎时,杨友射中了一只梅花鹿的鹿蹄,梅花鹿带箭奔跑,杨家兄弟紧追至代州地面一个叫联庄的小村庄时,梅花鹿突然遁踪入地,杨友兄弟大为惊骇,即令兵士在梅花鹿消失的地方掘地寻找,掘至地下3尺左右,发现一块奇石,上雕带箭梅花鹿。杨友认为这里是神鹿引导的宝地,于是举族迁居于此,后奉旨建宗祠奉香火,并将此村改名为鹿蹄箭,后感“箭”字不祥,改名鹿蹄涧。
奇石已用玻璃箱封闭,上面有许多斑驳痕迹。胡孝华说:“传说这块石头有治百病的功效,村里人有了头疼、肚疼等疾病都来这里抠一小块石头吃掉。这个传说使得村民和游人来了这里都要抠一小块石头保存以求沾神气,为不让文物受到损坏,杨家祠堂理事会专门做了个玻璃箱将宝物锁了起来。”
其实在杨忠武祠众多历史文物中最为珍贵的镇祠之宝是杨氏宗卷,为900多年前的南宋遗物。素绢条幅卷长8.1米,宽0.39米,排列顺序先为传记,次为画像,再为名人赞诗。内裱宋孝宗皇帝1165年(乾道元年)加封杨存中昭庆军节度使敕令一,并绘有杨克让、杨文靖、杨时、杨存宗、杨大异五人像。相传,杨氏家族当年分家时,一家分得“宗卷”主体,即鹿蹄涧杨氏,另一家分得“功劳簿”,为雁北左云、右玉一带流散杨氏。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代县后曾追寻“宗卷”,杨家后裔几经艰难,终于辗转保存下来。
听村里人讲,不仅杨氏宗卷险遭劫难,宗祠在“文革”期间也险遭破坏。“文革”期间破四旧,有人来想毁坏祠堂,杨家六位老人手拿镰刀并肩站在祠门前,向来人说:“你们要想破坏杨家祠堂,先过了我们六个老头子的关。”来人也没了办法,只好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让杨家后人将祠堂里的塑像自行藏起来,这样也好向上级交代,就这样杨家祠堂在族人守护下得以存世。族谱记载与宋史有别成谜
代县旅游局副局长李东东告诉记者,杨家将有许多丰富生动的戏曲、演义、故事广为流传,但其创作的依据不是正史,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传奇故事和在此基础上经过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整理的《杨家将演义》,与正史有许多出入。这不奇怪,但在流传了几百年的杨家宗祠族谱里,许多记载也与《宋史》有别,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谜题了。
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而在杨家宗祠族谱里记载杨业有八个儿子,分别是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昭、杨延朗、杨延兴、杨延玉。这其中只有杨延朗、杨延玉能相互对应,此外名字就不同了。就是杨延朗名字对应也有区别,《宋史》记载杨延朗为长子,被誉为六郎,而族谱中杨延朗排行第六,家称六郎。
不仅如此,历史上对杨家将的第四代(杨业为第二代)也有不同说法,一是《宋史》中记载称杨延昭(延朗)即杨六郎的儿子为杨文广,而不是杨宗保。杨家宗祠族谱里记载杨六郎的儿子为杨宗保,杨文广是杨宗保的儿子。李东东说:“如果真如宋史所记六郎之后没有杨宗保,那么所来的穆桂英等一系列人物故事就无从说起了,这就使得这一史实成千古之谜,杨家祠堂内的一系列遗存便更具研究价值”。
推荐阅读: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普救奇塔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孔宅风云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关王千秋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峻极神功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