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独具特色,古道风味十足](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1/2013118175532963.jpg)
古井独具特色,古道风味十足
建议:建立沙井古墟历史文化风情街
沙井古墟在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文化繁荣之地,建立沙井古墟历史文化风情街不仅可以成为深圳又一张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也可以成为深圳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杨浩勃建议,应该将此列为市一级的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进行立项,特别是项目前期尤其需要市政府在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宣传推介方面给予支持。
当务之急是对沙井古墟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整治、保护和改造方案。杨浩勃表示,建议由市、区、街道各划拨一定经费设立专项资金,成立专门机构,与专业设计规划机构合作,组织专人对沙井古墟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对沙井古墟的整治、保护、开发和利用制定科学的规划建设方案。包括改造和完善古墟内的基础设施配套、对古墟内的危旧房和破损建筑构件及早进行合理维修等。对于街区内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特别是有重要历史价值、亟待保护的古建筑,要列入重点项目保护范畴,及早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例如,对始归德盐场盐课司署旧址,建议作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复或复建。
思路:规划三个特色街区
历史风貌区。沿着辛养、新墟街、龙津河沿岸到龙津石塔一线,汇集了沙井古墟大部分优秀历史建筑物,如龙津石塔、龙津桥、沙三陈氏宗祠、辛养陈氏大宗祠、乐静陈公祠、新墟街、观音天后庙、围头井等。这些古建筑设计独到、造型精美,大多保存完好,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特征景观,有些古建筑或有部分损毁,可以修旧如旧,要使古墟的格局、老建筑和特色街巷,维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老街游览区。沙井老街长约250米,北起洪圣古庙,南到现沙井人民医院,是沙井传统的墟市。该路段街道有洪圣古庙、天后古庙(待复建)等传统建筑,保留了大量沙井人民公社的遗迹(店铺),有完整美观的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岭南街道特色。
蚝文化展示区。建于1955年的沙井蚝厂,是当时广东省规模最大的蚝业加工厂,占地2万平方米,设有机房、锅炉煮蚝房及烘干车间、晒场等。2010年,沙井蚝厂被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沙井蚝民生产习俗被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12月,在沙井蚝厂的原址上建成了沙井蚝文化博物馆。近年来,这里常年都举办以“蚝乡,蚝乡”为主题的展览,可利用蚝文化展示区,充分展示独具一格的蚝乡历史和民俗风情。
居民可选择留下或外迁
杨浩勃建议,在打造历史文化风情街区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居民的搬迁意愿,让居民自主选择继续居住或外迁,使老建筑、老街巷不至于因为原住人口的大量搬迁而失去原有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同时,根据古墟分区规划,按其特色调整业态,使沙井古墟历史文化风情街区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
可学习借鉴成都、佛山、东莞等地的成功做法,由政府与业主共同分担改造资金,或采取政府购买、代管、产权置换、产权共有等多种模式对古墟进行改造、开发和利用。古墟保护单靠政府的力量有限,应充分发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村民尤其是仍居住在古墟的村民自主自觉保护古墟。
推荐阅读:
福建桂花茶里“长”出的百年土堡
河北曲阳田庄古墓考古挖掘工作结束
海口白沙门天后宫昨日重修落成
山东于家埠墓地考古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