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寿县旅游局了解到,寿县县委、县政府在保护名城遗产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按照“科学保护历史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着力破解文物保护工作的矛盾和难题,竭力推进寿县文物保护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突出贡献奖、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寿县城区现有寿县古城墙、寿春城遗址等两处国保单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在全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极为罕见,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面对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以古城文物保护为重,推动人口出城,启动出城战略。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际,制定了“建设新城、保护古城、提升名城”的总体思路,于2009年全面启动了城南新区建设。先后完成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了城市建设年度行动计划,以城南新区道路建设为突破口,以机关事业单位出城为抓手,全面启动出城计划,力争在3—5年时间里将城区常住人口降至5万以内,减少古城区人口压力。通过新城区建设,引导古城区人口有序出城,全力为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该县先后制定了《寿县“十二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修编了《寿县县城总体规划》、《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了《寿春城遗址保护规划》、《寿县古城保护规划》、《寿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为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优势,该县正在抓紧编制《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争取将寿春城遗址建设成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为加强文物保护和古城墙“申遗”工作,该县先后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申遗”工作领导组,提出了“文化立县、工业富县、开放兴县”的发展理念,切实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纳入城乡建设任务和各级领导责任制。坚持把文物保护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考评,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点面结合、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
2011年,县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文物保护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文物保护在项目审批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各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职责,为寿县有效开展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创新城市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机制,从2005年开始,把县文物局列为县建委成员单位,前置建设工程中文物部门的审批程序,赋予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较大的主动权,从根本上缓解了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建设工程中,县文物局提前介入,对所有建设工程都及时进行地下文物勘探,确保地下文物安全。建立健全符合寿县实际的立体化文物保护体系,形成县、乡(镇)、村、组四级保护网络,在全县聘请业余文物保护员120余人,对重点文物进行死看硬守,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物保护网。县文物局分别与25个乡镇和40多个重点单位签订了文物保护工作责任书,将有关乡镇、文物保护单位使用人、建设项目单位和涉保单位列为文物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为切实加强文物执法工作,县文物局还与县公安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文物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全县文物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加强古城区建设工程监管,严格古城区工程建设管理,城市规划区一律禁止个人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多渠道筹集资金近4亿元,先后整修了古城墙及内外环道路,对护城河进行清淤疏通,搬迁保护范围内的违章建筑500多户、3000多人,维修了清真寺、孔庙古建筑群,重修了北门、东门和南门等。目前,正在着手编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分类分步组织实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和修缮工作。2009年,《寿县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后,该县对城市规划区内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已批未建项目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对在建项目按规划要求调整建设或予以拆除。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县赔付3600万元,将原为7层的十字街老百货大楼改造项目降为3层;赔付1100万元,将迅飞金属制品厂搬出寿春城遗址区域;补偿近2000万元,搬迁了华祥食品公司;及时停止西大街和西大寺巷改造工程建设,确保名城风貌不被破坏。
据了解,从1998年开始,寿县将每年12月8日确定为全县文物保护日,12月份为全县文物保护宣传月。并组织人员深入新老城区、重点乡镇及建设工程现场,采取设立咨询台、出动宣传车、悬挂条幅、开展知识竞赛、培训宣讲骨干等多种形式,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
推荐阅读:
泾县查济村荣获“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称号
福州:市民呼吁鉴定保护林浦石塔
温州:保护古村落去年花了2亿多元
东莞寮步投入250万修缮钟氏祠堂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