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东岸,有一座著名的古城遗址——黑山头古城遗址,据考证这里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曾经的故都。
呼伦贝尔草原太辽阔了,汽车行驶了几个小时,依然是一望无际。我们一路打听,一路寻访,几乎没人能说出古城遗址具体的路线,在黑山头口岸附近,有一个黑山头小镇,小镇边有一片湿地旅游点,按着旅游点老板的指引,我们沿着崎岖不平的路向前,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一座四方形的城墙遗址前。
这就是哈萨尔古城遗址,历经近八百年风霜雨雪的肆虐,古城早已不见,只有一圈3~4米高的城墙残基,坚实地站在辽远的草原上,据说当年“整座城坐北朝南,分为外城、内城,城墙均为土筑。外城呈方形,城墙周长2.35公里,占地面积34.6万平方米,城墙外有护城壕,四面设有城门,门外附设瓮城、马面,拐角处还有高大的角楼突出于墙外。内城为‘干’字形,分设正门和东西城门,内有雕梁画栋的宫殿,外有硕大的影壁”。现存的城墙残基为外城墙,底宽约6米,顶宽2米的梯形,这些城墙残基如卧龙般悄无声息地镇守着这里,等待着主人后代的造访,也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曾经辉煌的家园。
哈萨尔生于1164年,比成吉思汗小两岁,是他的大弟弟,少年丧父的悲惨经历铸就了他坚韧不屈的性格,他骁勇善战,对成吉思汗忠心耿耿,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以至征战与中原及欧亚大陆的战斗中,哈萨尔一直与成吉思汗并肩战斗,是成吉思汗最得力的助手和亲兵卫队,由于他卓著的战功,在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把额尔古纳河流域这片广袤的草原分封给他,并封给他四千户。从此,哈布图·哈萨尔及其后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这片土肥水美的草原养育着哈萨尔的后人。十几代过去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哈萨尔的后人一半留在呼伦贝尔,另一半开始了迁徙,他们翻越了大兴安岭,来到了嫩江流域,号称“脑温科尔沁”,即是“嫩科尔沁”,这就是科尔沁部落,如今的科尔沁人遍布各地,包括现在内蒙古的通辽市、兴安盟、部分赤峰市等科尔沁左、右翼前、中、后六旗,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四子王部落)及吉林省的前郭尔罗斯自治县、杜尔伯特旗,历经几百年,这些蒙古人仍称自己是哈萨尔的后人,他们传唱成吉思汗伟绩的同时也传唱着哈萨尔的功勋。
漫步在古城遗址的城墙残基上,城墙上下都已经长满了草,草原上的风亦如几百年来一般,劲力地吹着古城和一同来探寻的我们,遥想当年在这无垠的草原上,建此古城的艰辛,也可见得此古城主人的高贵,尽管繁华已成过去,后人却遍布草原,仰望蓝天白云,似乎看见她们微笑着鸟瞰古城后人几百年的历程。
古城旁边有一个古城小村,他们在古城附近放羊、放马,说起古城,村民的脸上立即露出自豪,他们亲切地称这里为“哈萨尔亲王古城”。我看着这些村民心中涌动着感激,如果他们每人挖一锹土,这里是不是早就夷为平地。
离开古城前我照了很多照片,回来后看了都不可心,觉得没有一张照出古城遗址的全貌,更没有照出古城遗址的雄劲风采,其实遗址除了城墙残基几乎什么都没有了,我不满意自己的摄影,是因为古城在我心里依然宏大,依然壮丽,依然矗立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甚至矗立在科尔沁人心中。
推荐阅读:
福建莆禧古城
鼓楼 宁波人的怀古之情
汕头市千年古镇铜盂
安丰青石板古街的平仄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