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老街就是展现、延续这些历史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持久的生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比如北京前门大街、成都宽窄巷子、广州沙面街、绍兴的仓桥直街……几乎每个有历史的地方都有一条值得称道的老街。
善待、保护好老街,可以让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交相辉映。
前不久的一场暴雨,株洲石峰区响石岭街道办事处白石港社区一些老房又出现了漏水。雨后,沿河街76号住户沈玉梅想请维修工修屋顶,但维修工一听是白石港,就不肯过来。“反正会要拆了。”沈玉梅在家中准备了足够多的盆和桶用来应急接雨水。老人认为,“老房都已经存在200年,再挺一段时间应不成问题。”
白石港社区处于株洲湘江风光带河东景观工程建设项目开发范围。像沈玉梅一样,许多白石港居民期待老旧家园变样,但还希望,能佐证老街的一些老字号能得以保留。
白石港有一些民国时的老房子
沈玉梅的老房子宽五米,高两层,一层墙体是青砖结构,二层为木框、竹篾皮上糊泥巴砌成,房子一弄,共有五间房。
沈玉梅今年85岁,1952年嫁到白石港,她说自家老房子是她丈夫的姥姥传下来的,有约200年历史。82岁的罗明辉住在沈玉梅隔壁,她介绍,自家房子也有140年左右历史。白石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该社区有上百户人家住的是老房子,这些老房子中有一些是民国时期建的。
株洲市文物局副局长李景业介绍,白石港确有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房子,但类似沈玉梅说的“200年的房子”,文物工作者没有做特别细致的调查,所以并不能确定。
老街残留的“商号”记录繁华
在白石港社区下河街走,时不时会发现墙上一些残留的“商号”,记录着这条老街昔日的繁荣。沈玉梅回忆,她丈夫当年是开豆腐作坊的,现在这个房子就是当年的商铺,沈玉梅介绍,商铺叫“殷裕和”,记者在外墙发现有一个残留的“裕”字。
记者在附近另一座老房子外墙也看到了类似的残留“商号”,有点像“泰”、“洋”、“酒”三个字。应该是念“泰祥酒作坊”。一名言姓老人称,墙角部位还有“作坊”两字。
老房漏水,没人愿意来修
如今,这些老房子都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下雨不得了。”9月5日,沈玉梅介绍,“只要下雨,房子就漏水”。她在家里准备了很多桶子、盆子用来接水,“屋顶坏了。”沈玉梅指着屋顶,屋顶的明瓦已经显出窟窿。沈玉梅称,停雨后请过工人,但是听说是白石港的老房就不来了,说屋顶不结实,“工人不敢上屋顶,现在屋顶漏水,解决方法就是多放一些盆。”
记者走访了几户人家,不少人都反映和沈玉梅遇到同样的问题,老房漏水,由于木房梁很陈旧,没人愿意来修理。
老街将展现新面孔
据了解,白石港的不少居民楼位于防护堤内,同时属于河东湘江风光带规划红线内。“补房屋怕有危险,重建成本又大。”不少居民表示,目前最关注的是征地拆迁何时动工。
昨天,在株洲市规划展览馆,株洲市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初步规划方案展示厅内,吸引着不少游客和市民参观。规划图中,白石港所在位置标注为景区白石水韵,白石港下河街将被打造成“白石人家”,成为株洲的一条传统美食街。
依港而生,株洲老街今何在
全国百杰画家李锛教授创作的大型国画《株洲老街八景》以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貌的株洲老街为创作主线,作品绘制了老街的八个典型建筑:资福寺、大胜岭、鲁班殿、分袂亭、协丰长绸布庄、徐家桥、跑马塘和湘江码头。画家的作品虽然没有见到过,但是对于这些地名,南湖塘社区资福里组现年90岁的刘月莲老人还能记起,“老街都是依港口而生,建宁港旁有条老街名叫徐家桥老街。”
据《株洲市志》记载,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株洲)境内农村市场以墟场交易为主,集镇市场以日用生活品换取农场品和工业原料为主、辟有建宁、白石港、霞湾三大码头。逆江向南,商船直达郴州,转道骑田岭经北江船运而至广州。湘东南各县之煤炭、矿砂、木材、楠竹、茶叶、稻米、茶油、枯饼、石灰、瓷器、鞭炮、生猪、禽蛋、土纸、干椒等多经株洲转输外销。
1949年8月3日,株洲乡宣告解放。其时除田心机厂、株洲兵工厂2个工厂区外,株洲集镇建成区仅1.5平方公里,约7000人口。只有2条麻石街和一条由董家塅至湘江边的砂石马路,13个私营工场和245户手工业户,从业人员465人。街道两边房屋门面墙壁多是木框加竹篾皮上糊泥巴。
推荐阅读:
甘肃古浪发现西夏时期瓦当等建筑遗物
山东省文物局开展考古工地安全检查
重庆南坪古佛为民国时期建造 相关工作即将展开
新疆库车县森木赛姆石窟一期保护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