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参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0周年回顾与展望”会议的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众多反思耐人咀嚼。省文物局局长龚良说,江苏有10座国家级、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0多个历史文化名镇,还有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保下来的数量全国最多,同时消亡的也最多。
9月7日讯9月6日,参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0周年回顾与展望”会议的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众多反思耐人咀嚼。
1984年至今,南京编制了三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名城保护体系日臻完善。但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童本勤坦言,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保护规划方面的妥协造成的一些“城市伤疤”仍难以避免。玄武湖畔太平门龙脖子地段建起金陵御花园,莫愁湖边建起万科金色家园等,都对城市整体风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如果当初能吸取北京建国初期的教训,学习苏州以及巴黎“建新城保老城”的成功经验,能够形成类似目前“一疏散三集中”、“一城三区”、“老城双控双提升”等政府行动战略,相信南京的古都风貌保存会很完整。
不过,童本勤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保护依然有信心。“整体格局和风貌尚清晰可循。老城内文物古迹、历史地段、未改造用地、水域和绿地等能够反映历史格局和风貌的总用地,约占老城面积的34%,整体保护的机会仍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困扰,何止在南京。去年1-11月,住建部和文化部对全国54座历史文化名城检查发现,13个名城已经没有历史文化街区,18个城市只保留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现存的438处历史文化街区中,很多名不副实,有的将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公园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有的历史文化街区面积过小,规模达不到要求;不少街区建筑质量太差,体现街区价值水平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数量太少。
省文物局局长龚良说,江苏有10座国家级、6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0多个历史文化名镇,还有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保下来的数量全国最多,同时消亡的也最多。很多地方做保护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旅游,丧失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状态,失去了活的非物质文化,但即使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游客爱看的也是老城里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缺乏生活气息的街巷。
“古建筑‘南方之秀、北方之雄’大不同,一个地方的老工艺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华。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工艺在消亡、失传,无法通过施工原汁原味重现地方文化,搞出来的工程似是而非。”省住建厅副厅长张泉说,徐州戏马台后来建的楚霸王雕像,怎么看怎么像岳飞。古建筑的保护跟这个道理一样,很多地方的仿古建筑一看都似曾相识,放到哪里都行。还有,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太强调利用,结果历史文化街区变成仿古商业街区;要求街区古建筑保留不低于60%,实施中很难做到;强调建筑等物质的保护,非物质文化却荡然无存。
对山西大同、河南开封、湖南凤凰提出城市重建,同济大学教授张松态度尖锐:重建的东西都是假古董,没有魅力!“我曾经陪外国友人到过大同,他们参观云冈石窟时津津有味,对旁边的仿古建筑却一点兴趣都没有。”
推荐阅读:
楚皇城遗址保护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柯桥老街即将“变脸” 重现繁华盛景
元代兴国寺修缮一新 济南最早木结构建筑开门迎客
广东台山广海镇800年古寺涅盘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