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古都文脉: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日期:2012-8-27

    近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吸引了众多怀有“胡同情结”的观众前往参观。

    走进展厅,人们宛若走进了一条胡同,同时,也走过了一条时间的隧道。展览展示了北京胡同形成的历史和格局走向,为人们展示了都市演变的轨迹。自元代,以胡同命名的街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至明清时,胡同形成的城市肌理发展成熟。历史的车轮行进到民国后,胡同也经历了历史性的变迁。

    没有胡同,北京将不称其为北京,北京与胡同,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正如展览入口处的宣传语:“这座城市人来人往,现在、过去、未来,总是暗含着我们看不见的一种联系。这座城市流光溢彩,绚丽、时尚、深沉,总是有一种颜色能将它们协调统一。在历史与今天,时尚与传统之间,渗入到这座城市血液中的,是数百年间胡同与四合院的生活,是那薪火相传的古都文脉。”

    为配合本次展览,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陈光中也在首都博物馆作了一场主题为《北京名人故居》的专题讲座。

    近年来,众多珍贵建筑文物被陆续损毁,已越来越引发社会与公众对文物保护现状的忧思。曾经享有“太太客厅”美誉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在今年年初成为一片废墟,许多历经千百年风雨的文物古迹,一夜之间零落成泥碾作尘,被粗暴地从文化记忆中抹去,谈及这些痛心之事,陈光中显得特别无奈。

    据陈光中介绍,北京城里名人故居集中的区域很多,尤其是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地区,会馆林立,有很丰厚的文化积淀,非常值得一看。而名人故居有它独特的文化魅力,但因其屡屡被拆,我们也将渐渐逝去特有的文化记忆。“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城内被大拆大建得非常厉害,很多胡同眼看就要消失了,我们还有幸能够亲眼看到几处真正的原始的胡同,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遗憾。”陈光中说。

    情结,旧家园的牵绊

    名人故居有着太多的典故,对于我们回溯历史或者查找细节有着功不可没的价值,名人故居联通着历史,寻常百姓住过的旧房子更多地是埋藏着自己成长的记忆和牵扯不断的思乡情结。

    一座充满魅力和内涵的城市,绝非只有摩天大楼的林立和宽阔街道的通畅,那些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城市最深处的窄街小巷才散发着城市的别样风情。胡同,这个北京人最熟悉的事物,像每天人们穿梭在城市里,眼中看到的事物一样,常常会被忽略,因为它们的平常。然而当我们将视线锁定它们的历史轨迹,花费精力去挖掘其中所蕴藏着的“旧物”时,才发现胡同的嬗变如同北京这座城市一样,悠久而绵长,在扩展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在延伸着城市的历史发展。

    不知不觉形成的行为惯性,一切人文、地理、民俗、风情、伦理,都是在这接地气的胡同里塑造和融合成的。曾经是北京城市重要象征的胡同、四合院,现在看来似乎不能适应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而写过《故都子民》、《京城玩家》等作品的京味儿作家刘一达并不这么认为,“你看大杂院的嘈杂不卫生,男人们光着大板脊梁,趿拉着拖鞋,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你真正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胡同,千万别再拆了

    往前追溯30年,70%的北京人都住在胡同里,越是亲近的越容易忽略,起初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胡同的价值,一旦离开了,这种思念之情生发出来,才回味起胡同、四合院就是北京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整个城市的记忆。

    刘一达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回忆起了曾住过的劈柴胡同:“我从小一直到参加工作都住在那里,那时候出去是不锁门的,即使锁了钥匙也肯定压在门口的蜂窝煤下边儿……”

    很多从胡同搬出去的人,隔三差五还要回到旧居看两眼,这就是对胡同的不舍,对曾有岁月的留恋,对邻里情谊的怀念。虽然许多人留恋胡同,但这些温情似乎都阻挡不了胡同的没落。拓宽街道、危房改造,无不涉及胡同和四合院。

    作家陈援也对胡同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他曾在文章《新鲜往事》中回忆居住过的新鲜胡同:“现在就剩一个‘中段’了……用不了多久,这一段或许不存在了,即便保留也是高楼区里的小盆地,站这老院子里,不就像在天井里一样吗?这一座半座的四合院,留了意义也不大了。”

    “四合院除了建筑结构之外,还要有人文。那些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有事八方帮的老街坊们;那些邻院隔门凑到街上玩耍的孩子们;那能穿透深宅大院的叫卖声和东房西屋飘出的饭菜香……是‘人气儿’活泛了四梁八柱明窗净几的几进院落;是环境造就了四合院的北京文化。如果没有了人文环境,只留下一点高楼群中孤岛似的四合院,岂不是成了大幕拉开,没了演员,只有布景的空舞台了吗?”陈援说。

    面对高楼大厦的围追堵截,陈援戏称,单独留一座院子或一条街,那叫“盆景”,起不到保护北京胡同文化的作用。“胡同就得成片,成社区的保留才有意思。要是能有几个成规模的全都是胡同、四合院组成的小区,里面还得有百姓住着,这就不单单是几个建筑了,不是死的物件了。”

    刘一达在20年前就曾表示过对北京胡同横遭拆除的担忧,恐怕胡同会成为北京文化的博物馆。“当时有人说我是杞人忧天、小题大做,甚至不识时务,因为没人料到后来几年胡同被大面积成片地拆除。”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明白要为自己的精神找个寄托之所。

    胡同影响的北京文化已经深深镌刻在北京人的思想里,通过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传播开去。“王朔、王小波、姜文他们都是从机关宿舍、胡同大院里出来的北京人,他们的作品总是透着北京城的味道。”

    “胡同拆了,北京人的根儿还在。”刘一达在《胡同根儿》一书中写到。这个根儿就是文化的根儿,被保留的胡同使依恋之心更加迫切和强烈。

推荐阅读:

山西投百亿再造大同古城

山西宋代古墓因被盗而“重见天日”

山西高平“省保”万寿宫竣工开放

徽派古民居:维护“筋骨肉”传承“精气神”

编辑:菩提树
名称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承德皇家寺院 普宁寺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天下第一会所 河南社旗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苏北小上海—水乡窑湾古镇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泰国大皇宫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之古城遗产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徽派古民居:维护“筋骨肉”..
 ·如何摆脱“烂尾景区”的发展..
 ·兰州黄家庄的申名之路与保护..
 ·建设“名人故里”用钱堆不出..
 ·古祠属私有 租借古迹使用权或..
 ·梦回千年“人造古城”能否成..
 ·林徽因怒斥吴晗拆古建筑 你们..
 ·阮仪三:民间力量是保护老建..
 ·名人故里开发 还需避免盲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