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祠](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115924172.jpg)
解元祠
![解元祠门前堆满垃圾](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115948916.jpg)
解元祠门前堆满垃圾
![春牛堂屋顶长满杂草](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115108481.jpg)
春牛堂屋顶长满杂草
探因:建市晚大量古迹归属于个人
南山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成文化部门想管管不着的原因在于产权不明,例如春牛堂这类古迹,属于“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属于股份公司或个人,“我们想要修缮必须经过产权人的同意。”但产权人对修缮并不积极,南山区文化局文管办几年前就向春牛堂、解元祠等古迹的所有权人提出修缮意见,但始终没收到回复。
“祠堂这些古迹,原本就属于村里或者是几户人家”,该负责人说,春牛堂的所有权归当地几个村民所属,正因产权不明确,文化部门要对古迹修缮管理,初期的协调难度极大。据统计,南山辖区有29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为村委股份公司所有的共14个,3处为私人所有。
为何会造成如今的局面?该名负责人介绍:“深圳在上世纪80年代建市,文物保护机构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南山区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成立。”记者了解到,南山区文物产权归属十分混乱,既有产权属于集体的,也有属于个人的,同时还有属于多人共有的。该负责人介绍,在其他地区,文物基本上属于国有,在管理和维护上十分顺畅。
专家:应将文化古迹真正融入城市建设中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开发研究中心主任宋丁,他认为,政府应与文物产权人多沟通,保证信息透明和通畅,同时应通过巧妙设计将文化古迹真正融入城市建设中。
村民有顾虑导致不愿修
关于春牛堂、解元祠的问题,宋丁说,村民之所以不愿意让政府动手改建、修缮文化景观,主要还是政府相关部门与村民协商沟通不够。
宋丁说,村民不愿改动文化景观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些祠堂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随便动,更不能轻易搬迁、改建;另一方面,村民担心政府投钱之后,将这些文化景观变成旅游胜地,产权不再属于村民所有。如果村民得不到任何好处,村民怎会同意修缮和改建?
县、区一级文物最难保护
宋丁认为,实际上,县、区一级的古迹最难保护。因为这些古迹规模小、数量多,当地政府和居民对之“熟视无睹”,看不到它的价值和意义。当地居民甚至会认为“原封不动”就是对这些文化景观最好的保护,但这些历经百年的文化景观则日益破坏败落。
实际上,这些文化景观最需要区、县政府动用专门力量去保护,当然这种保护不能盲目,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适应它的级别,更要有完整的规划,让它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存。
关于古迹的修缮改造,宋丁认为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原地保护,在原地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当地居民、政府、开发商多方协商,通过巧妙设计将文化景观融入建设当中。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已有经验。如深圳的东门老街,成墟于清康熙年间,改造后的东门步行街,不仅是最具人气的商业旺地,而且成功保留了传统韵味。它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富有历史沧桑感。女儿墙、阳台、老炮楼,沐浴了百年风尘的青砖,土瓦盖起的老式骑楼建筑,在商业街中非但没有让人感觉突兀,反而让前去购物的人们感觉愉快舒服,成为一道别致风景。
另外一种保护方式是通过搬迁来保护,如果有一些文化景观实在是很小,又难以和城市的规划发展相融合,在取得拥有所有权的居民的同意下,是可以采取搬迁到其他地方这种方式来保护的。
出路:修缮和维护分设资金
面对古迹破败,南山区政府也在想尽办法解决。记者获悉,目前南山区文化局已经协同南山区发改委,在其300万元的社区问题设施经费当中调拨出来一部分,用于春牛堂、解元祠、西丽女祠等古迹的修缮费用。
南山区文化局一负责人透露,今年他们已经开始古迹修缮的前期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等等,同时修缮资金已经到位,目前已经收到解元祠的同意维修意愿书,“我们是十分希望产权人能够同意修缮,资金已到位,如果产权人不同意,今年的资金还要再调整,十分浪费”。
而在管理维护上,南山区文化部门正研究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由政府出资金购买管理服务,由股份公司等相关产权人牵头组织日常维护。而在扩大古迹的经济效益上,该负责人表示,产权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放与不开放。
推荐阅读:
山西中阳县上顶山发现一座可汗庙
九江名胜“揖庐亭”损毁严重 市民很痛惜
天安门城楼实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广州北京路重塑大小马站古书院群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