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根据《盛京城阙图》做出了罕王宫的模型](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1174221496.jpg)
沈阳故宫根据《盛京城阙图》做出了罕王宫的模型
罕王宫建在城门边就是为了逃跑方便
罕王宫一直不为人知,因为已经消失了300多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太祖努尔哈赤修建了沈阳故宫,他本人就应该住在这里。李声能介绍,其实努尔哈赤当年迁都沈阳时,他并没有住在沈阳故宫,而是住在非常简单的罕王宫里。沈阳故宫的大政殿不过是他的办公场所。起居、迎客都在罕王宫,除去出外征伐,努尔哈赤在此居住了1年多。
那么为什么努尔哈赤不愿意住在舒适的城内,而是守着城门。赵晓刚解释说,是为了逃跑方便。“他们家的后院直通九门,出门逃跑便是抚顺,很轻易就可回到努尔哈赤发祥地——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他迁都是因为觉得辽阳汉民太多,且明军队离此也很近。
李声能介绍说,努尔哈赤非常重视后宫的防卫。罕王宫有内外两道门,还有专职值守的人员,其寝宫更是位于高台之上,本身就加强了它的防卫能力。为了增强防卫,在夜间即使是前来报信的人,也不许进入宫内。他还发布了一道命令:“在夜间,若是有敌方紧急消息,就打云板。若有人逃出城内,要敲铜锣。如果有好消息,要打鼓。”这种传递消息的方式,在古代皇宫里十分少见。
1625年3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26年8月病逝。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罕王宫一直是努尔哈赤的居所。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罕王宫”改称“福晋衙门”;1644年,清兵入关后,“罕王宫”逐渐废弃。努尔哈赤的子孙都没有在这简陋的地方生活过。
考古发现绿釉瓦当只有王侯才能使用
昨日,考古人员展示了罕王宫出土的莲花纹绿釉瓦当和豫亲王府出土的龙头建筑构件。
三四个绿釉瓦当虽然残破,但清晰可见上面的莲花纹图案。赵晓刚介绍,这种高等级建筑材料只有在皇室、王府、寺庙才能见到。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考古者的重视,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但瓦当色彩是有讲究的。如,明代帝王就有印着五爪龙纹的瓦当,大多是表面施黄釉的。
龙头建筑构件是在豫亲王府遗址发现的。豫亲王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摄政王多尔衮之弟。为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但从建筑风格、材料上都要比他的父王奢华得多。在考古现场,可见到当年的砖石甬道、方形广场、东西7间厢房的房基等,还可见到当年的一棵大树的树根。
努尔哈赤家规严格妃子如厕要挂灯笼
李声能说,现在看来,努尔哈赤的罕王宫实在太简陋,仅有两进院落,十余间房。而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后称大妃)和侧福晋有十余位之多,婢女更是众多。
按照满族习俗,努尔哈赤和大妃应住在正房,侧福晋应住在厢房。现在已无从得知哪位侧福晋住在哪间厢房,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多侧福晋住在只有六间的东西厢房里,只能是混居了,大家同在一个院落内生活。
“这种混居虽然符合满族人的生活习惯,但很难保证私密性,尤其是努尔哈赤临幸各福晋时,与其他庶福晋及婢女同处一室,多尴尬啊。”
当时努尔哈赤对罕王宫及诸贝勒家里的福晋、婢女和使唤的男子有严格的规定:“福晋们和婢女去厕所时,要合众一起去,不要两三人去,否则就是乱行。女子不许独自行动,在家院供使唤的男子也不许独自行动。福晋们去厕所时,要打木槌,把灯挂在厕所上。”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当时罕王宫内福晋和婢女是混居的,连厕所都是混合使用的。福晋们去厕所,不能独自去,要有其他福晋或婢女陪同,由一位婢女打着木槌,一位婢女掌灯并挂在厕所上,告知别人厕所里有人了。
罕王宫介绍
据估算,罕王宫总面积大约在2000平方米左右,三间正房,前院迎客,有门房、东西厢房;后院起居。
但与普通的院落不同,后院与前院之间有着近3米的落差,由一处台阶连接。
推荐阅读:
滦州古城:紫金塔开光仪式即将举行
芷江:机动车辆与人争道 伞巷古街破坏严重
赣州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
古村落损毁文保人士心痛 眼睁睁看着古建倒塌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