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海口200多年文保单位王国宪故居倒塌
来源:海口网  作者:陈小萍  日期:2012-7-5

海口200多年文保单位王国宪故居倒塌

位于府城达仕途巷的王国宪故居倒塌

海口200多年文保单位王国宪故居倒塌

位于府城达仕途巷的王国宪故居路口立着“琼山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块碑

海口200多年文保单位王国宪故居倒塌

故居前堆满垃圾

    从市文物局获悉,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海口市级文保单位———王国宪故居在上月底,由于一场大雨,部分房屋倒塌,亟待修缮。

    现状:200多年老房子倒塌

    据了解,王国宪是海南清末著名学者,是一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文化传承者,其主要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学识渊博与教育有方,更在于他倾尽后世40余年之心力,发掘整理海南地方文献、志书。有专家指出,海南历代先贤典籍和地方文献资料得以保存传世,王国宪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国宪故居,是王国宪晚年安度余生而建的,为清代较典雅的岭南古建筑,坐北朝南,由7间瓦房组成,现如今,古宅已被现代建筑所包围。

    7月3日,记者见到了王国宪第四代嫡孙王茂才。王茂才今年89岁,一直居住在此。

    据王茂才介绍,雨中倒塌的房子是当年王国宪的书房,也就是在这间书房里,王国宪把祖辈留下来的古籍与自己的藏书全部列于书柜,仿效明代先贤丘濬,建立“更生书屋”,以方便当地学子借阅,也因此被誉为“海南文化遗产的抢救者”。

    “那一晚雨下得特别大,老书屋再也受不住,终于倒了,那是王国宪祖先最喜欢的书屋啊。”王茂才惋惜叹道。

    后人:期望政府重视,修缮老宅

    记者注意到,除了那间倒塌的房屋外,另一间厢房也同样坍塌。王茂才告诉记者,那间房子两年前就已经倒塌了,一直没修缮。绕着故居走了一圈,历经沧桑的王国宪故居,呈现在眼前的只有凄凉破败。

    “祖先王国宪毕生都在为海南的文化教育做贡献,百年之后却几乎被他的乡人遗忘。”同是王国宪的第四代嫡孙,76岁的王勋猷如此说道,“我们王家的每一个人,都期待得到政府和各方面的重视,帮助我们修缮老宅子,让这些不可多得的古迹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社区居委会:年久未修带来安全威胁

    “它的价值我们都很清楚,但它给附近的居民带来的安全隐患更不可忽视。”云露社区居委会的陈书记告诉记者,王国宪故居由于年久失修,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故居紧邻着琼山二小,很多小学生上学都会经过那里,如今又逢多雨、台风的季节,很不安全。

    文物部门:文物保护基金有限

    当得之王国宪故居又有一间房子倒塌后,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颇感惋惜。

    对于王家人希望政府出资修缮老宅的想法,王大新很无奈。他说,按照《文物法》的规定,国有财产被列入保护单位之后,由国家财政负责资金保护。而作为民居,被列入保护单位之后,它的后人应该尽到保护的义务。如果个人没能力保护,可向国家申请保护。同时他表示,王国宪故居在产权上不清晰,王氏后人并非全部拥有产权,再加上文物保护基金有限,所需要保护和修缮的文物众多,市文物局也难以为一栋故居投入大笔资金。

    名人故居给一座城市留下的是影响世人的精神与时代审美,而故居的倒塌、保护的为难,让这些承载着特殊历史文化内涵和记忆的古建筑岌岌可危。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王国宪故居的倒塌,折射的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忧思,倒的是房子,痛的是文化。

推荐阅读:

襄阳古城:莫让城市历史印迹再流逝

唐大华:“古建抢救之旅”是公民义举

特色文化成磐安农村“绿色崛起”突破口

邯郸百年古村里的“历史珍珠”

编辑:菩提树
名称镇远古镇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山西孝义三皇庙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甘肃伏羲庙古建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细数被载入世界遗产史册的中国古建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湘西凤凰八绝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烟台毓璜顶古建筑群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洛阳祖师庙将“变身”老子纪..
 ·宋微建:应保留桃花坞历史街..
 ·“重庆之蛙”遗址保护方案出..
 ·海口700年骑楼重现“小轩窗 ..
 ·特色建筑在消失 老古董和新建..
 ·周村古商城被评为首批“山东..
 ·古迹“活化”让静态文化遗产..
 ·关于加强保护颐和园的建议
 ·秋瑾纪念碑被撞文物局震惊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