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泉州小巷的古早味
来源:福建日报  日期:2012-7-3

老街沧桑

老街沧桑

在泉州老街巷西街南门的小巷,不难看到红砖白石混合构建的红砖建筑,这是具有闽南典型特征的“出砖入石”墙

在泉州老街巷西街南门的小巷,不难看到红砖白石混合构建的红砖建筑,这是具有闽南典型特征的“出砖入石”墙

闽南建筑屋面的筒瓦和屋檐

闽南建筑屋面的筒瓦和屋檐

    东坡先生曾记录一次在儋州晚上逛街的经历,“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虽说眼下购物不一定要逛街,你大可选择网购,但到背街小巷寻找一家小吃店,看看红男绿女的市井情调……却是不可替代的逛街乐趣。

    福建的一些老街,弥漫着老字号小吃、土特产的独特气味,浮现出古民居的飞檐翘角、骑楼走廊的人来人往,混杂着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小贩的叫卖声……这些老街风情,不但使之成为所在城市的人文地标,更从联觉上承载着我们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泉州的古巷里,有匠心别具的屋脊装饰,极具特色的红砖白石,散落路旁的古井、石柱础和石狮子,还有深藏巷中的古建宅第,以及渐行渐远却又不忍离去的老行当……

    飞檐脊饰

    小巷里的飞檐翘角呈简短的燕尾状,小角度的流畅飞翘,与常见的宗庙建筑上高昂的飞檐相比,少些张扬之气,多些内敛。屋脊上玲珑有致的装饰,或自成风景,或与屋檐瓦当和谐共处,融合成景。红色的屋檐砖瓦,经雨水冲刷后,铺上一层淡淡的青苔绿,再经风蚀日晒,沁入一抹水墨灰,最后沉淀在老建筑上的,是岁月的遗痕。

    出砖入石

    红白相间的砖石错落有致,视觉效果令人过目难忘,或大幅铺满墙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或扮演墙面踢脚线以下及半墙腰线以下的装饰,或与土石、碎砖瓦、草木灰等混合土墙面相映成趣,或另辟蹊径跑到了围墙顶端,或与参天老榕相互依存,或隐匿狭窄的小巷,与砖石缝里的杂草共同守望阳光,或与装饰华美的现代建筑比邻而居……粉黛天成的红砖白石,自有其天然的意趣。

    在新旧交替的变迁中,偶见出砖入石的墙面上,用红油漆写着醒目的“拆”字,不知这些散落在小巷中的红砖白石还能存续多久。

    井石之趣

    古巷里,水井已然没落并逐渐淡出小巷,所剩无几的水井主要用来辅助洗漱。散落的几眼水井,除了因音乐文化创意园的创建而广为人知的北门街“六孔井”等,小巷里还有单眼、双眼和四眼井,历经磨损的井沿光滑可鉴。

    路边的水井,或被掩埋空留井盘裸露地表,或为行人安全用石块压盖,或抬高井盘以适应道路的变迁,成为城市风景的点缀。

    小巷的宅第前,零星散落着石柱础。这种石柱础常应用于古厝建筑中,用以承托木结构的房梁或门梁,既起到稳固作用,又可以防潮,延长桩柱的支撑作用。儿时的记忆中,每到翻修老房子,这些柱础常被搬到院落充当坐凳,或在两块略有间隔的柱石之上,再横卧一条光滑的石板当长凳。

    闽南有在直冲路口的门边放置石狮子镇煞避邪的习俗,偶见泉州的小巷里还有这样的遗存,或为浅浮雕的石狮子并书“石敢当”三字,或为圆雕的石狮子,或仅在石板上简单雕刻“石敢当”三字。这类石狮子的造型大多玲珑可爱,没有殿宇庙堂前的石狮子那般高大威严。

    古建宅第

    小巷里的一些古宅第,除了具有红砖、白石、飞檐等闽南特色,还带有中西合璧的露天阳台、琉璃窗花,以及雕饰华美的木结构。小巷里,还有面临拆除命运的老建筑。新路程、旧馆驿和西街等巷子的墙面上,个别都赫然贴上“当心坠落”、“禁止停留”和“危房,请勿靠近”的警示标志。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古建筑,挂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的牌子,因而得以存续并得到修缮,而那些零散的即将消逝的古建民宅又将何去何从?

    老行当

    随着非遗保护升温,越来越多的老行当在传承的危机中有了转机。每逢清明时节,西街的春饼皮供不应求,店门口排起的长龙,让人看到老字号顽强的生命力,店铺前的非遗招牌更是一个无声胜有声的自信吆喝。除了像亚佛春饼皮、涂门贡糖、源和堂蜜饯等当地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还有很多没有名气的老行当,虽然艰难存续,却依然在泉州的小巷中服务大众。

    儿时的我,还能听到几声熟悉的吆喝“换米粉”、“换糖甲”、“削刀磨剪子”、“补锅补脸盆”、“卖塔仔糖(杀蛔虫的药)”……

    伴随着手里那串铜片敲出的锵锵声,一路一扁担,小贩就那样慢悠悠地走走歇歇,勾得孩子蠢蠢欲动,尾随其后,只为了能用破铜烂铁换块“糖甲”(母亲告诉我那是黑糖做的),或是用塑料换根“鸡肠子”(即今之气球)。

    而今,这些吆喝声已经渐行渐远,偶有卖冰糖葫芦的经过,响起的已是小喇叭的电子音乐,小贩的扁担变成了自行车或是电动车,嘴馋的小侄女每次听到总是躁动不安,一如儿时的我,央求大人赶紧叫住小贩买一根,常常还未等我们出门,那小贩已经走远,空留孩子的吵闹。

    此时的我,常常怀念那慢悠悠的小贩,以及那股地道的麦芽糖味。

推荐阅读:

张家口怀来鸡鸣驿

张家口定将军府

元上都遗址16年申遗路

朱熹宗祠的百年承载

编辑:菩提树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凤凰古城 世人对于凤凰最初的印象,是缘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
毓璜顶公园 毓璜顶公园,又名小蓬莱,是烟台市区的主要风景区之一。坐落..
来到束河古镇,你会找到对生活的另一种热爱 束河古镇 远离尘嚣,忘..
三台子烽火台坐落在绥中县沙河站乡三台子村东2公里的山坡上,西距绥中镇..
 ·合肥“四大家族”宅府何在? ..
 ·南安蔡氏古民居申报世遗预备..
 ·明代扬州“文昌阁”匾额现身..
 ·张公馆被挂牌叫售 城市应该对..
 ·广西再打造16个特色名镇名村..
 ·闽南古厝建筑艺术到精神的升..
 ·泰州千年古刹南山寺对外开放..
 ·重庆酉阳县多措施开发古镇旅..
 ·《江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