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古村落多隐于城中村 修复古建筑再现“活化石”
来源:大洋网  作者:潘小娴  日期:2012-6-14

花都港头村

花都港头村

曾智勇(左)和曾庆洪

曾智勇(左)和曾庆洪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凝聚着包括建筑文化、工艺美术和民俗风情等要素在内的丰富的岭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

    港头村档案:

    港头村位于花都区花东镇,1358年建村至今,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现存古建筑的年代主要为明代、清代、民国。村落布局为坐北向南,村中有五条纵巷,村前为池塘,村后是小山丘,河流、小溪环抱村子。这种布局就像一把梳子,故称梳子式布局。东南西三面环水,故有“三水朝北,四水归源”之美誉。2008年,港头村古建筑群被区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从祠堂开始,逐步修复古建筑

    港头村的村民,大部分已经搬出古村,住到了旁边的新村。古村显得很安静。沿着麻石青砖巷道,进入古村,一片延绵由绿灰筒瓦、青砖墙、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等建成的古建筑群扑面而来,古建筑群前有三口大水塘环绕村庄,村庄前是一大片平原,种着水稻等农作物,生态环境非常原始。村长助理曾智勇说:现在港头古村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60多座,部分保存较好的有100多座;村庄前那片大平原有1000多亩。

    在现存的100多座古建筑中,文孙曾公祠是最早修好开放的。文孙曾公祠始建于明代,是三间三进祠堂,为纪念开村祖先曾文孙而建造的。曾智勇介绍说,自从去年4月曾庆洪上任村长后,便请文物专家来村指导,由村民共同参与修建好的。村长曾庆洪说:“祠堂是全村人的文化记忆,是集体性的。从祠堂开始,能调动村人关注与爱护古村落的文化意识。自从祠堂修缮后,村人都认识到古村落保护是一个整体,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私人拥有的古建筑,交给村委统一收管,接下来村委会请专家指导,逐步对村里所有古建筑进行修缮。”

    传承文化传统,更能体现村落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古村落的建筑是要靠人住,靠人养的,一旦原住民流失,不仅年代久远的建筑会倒塌,更重要的是人口流失,民间风俗、文化内涵逐步消逝,整个古村落将失去活力。面对这个问题,村长曾庆洪说,港头古村落虽然少人住,但民俗活动都在古村里办,而且村委对港头古村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一直努力去传承和发扬。比如说,重教与敬老。开村祖先文孙曾公祠有一幅对联:“五代联科甲,一贯绍渊源”。曾文孙的祖辈延至到他,连续五代人考中科举。港头村自古以读书为荣,以前男丁读书全免费,现在男女平等,只要考上大学本科每人奖一万元,考上重点高中每人奖五千元,中小学生获得三好学生每人奖一百元。至于敬老方面,除了在祠堂请老人吃年饭,60岁以上老人,每人还派一百元红包和一件羽绒衣。

    曾庆洪说,继承重教与尊老的文化传统,能让村人更关注村落对我们现代生活的意义,继而生发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守护意识。现在村民维护古村落的意识都在逐步加强,正在整理和抢救舞鲤鱼、游灯节等民俗活动。曾智勇说,游灯节是港头村特有的,每年初四要吃茨菇饭,吃饭前拿灯在村里游走,意寓“添丁”。现在懂这个民俗的有两位80多岁老人,目前正在做着记录整理的抢救工作。

    与很多古村落一样,港头村在修缮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资金短缺。曾智勇说,修缮文孙曾公祠、奖励学生以及慰问老人,这些资金全都是村长曾庆洪自己出的。曾庆洪说,靠一个人的力量,村落无法发展,必须村民都富裕起来,古村落才有未来。所以,他们港头村将建主题公园、休闲公园、园林式湖泊,还要做农耕博物馆、花卉基地。曾智勇是搞摄影的,可以发挥特长开办婚纱摄影基地。

    旅游开发对古村落的进一步发展会带来相应的推动,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村落的古建筑、古文物等丰富遗产带来一些损害。曾庆洪村长说,他们港头村打造旅游,都是不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因为利用的全是村前1000多亩空地,他们只是把这种很原始的生态资源加以规划,推动乡村生态旅游。

    九江烟桥村

    烟桥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烟南村委会。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50年)建村,因布局如一展翅飞燕,旧称燕桥村。村口长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清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为“烟桥村”。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村外河涌交错,小桥流水绿树成阴。村中现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兰桂坊、烟桥正道门楼等和大量古民居,其中何氏六世祖祠以及旌表节孝牌坊都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解说:努力挖掘古村落特有的文化基因

    2007年~2009年,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开展“广东省古村落保护专项工作”,组织专家进行学术调查、认定和编纂等抢救性工作,并命名了第一批27个、第二批37个共64个广东省古村落。如今第三批即最后一批古村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申报中。

    虽然进行了五年多的古村落认定,但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认为,广州还是有很多古村落没有被挖掘出来的,很多就隐藏在“城中村”里。比如说,近来发现的聚龙村就坐落在繁华的荔湾区。随着“城中村”进一步改造,古村落千百年来积淀和历史文化内涵面临消失和濒危,而进一步做好古村落的申报,其实就是对文化进行一次整体的挖掘与梳理,让村落文化在村民中得到普及,形成爱护古村落的共识。

    一个村落的生命之源往往缩影在非物质文化形态的生活、生产中,找出古村落的文化基因,才能让古村落活着,这对拯救和保护古村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曾应枫提出了一个新颖观点,她认为“文化传承人是村落活态文化的保护者”,是古村落的文化基因,因为村落的文化习俗有着强烈的场地地域特色和氏族文化色彩,村落文化的传承人在其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作用。这些传承人中,可分为土生土长的文化传承人、从乡村走出来的传承人,基层文化传承人。她还重点谈到了基层文化传承人,由于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和文化责任,他们通过收集整理民间故事,推广各种民俗文化,将村落的文化空间扩展、延伸,在上级政府部门和民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深藏乡村的民间文化走进广众视野,不断地重生,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保护当中,让古村落特有的文化基因得到延续和传承,古村落的文化活态因此也有了向前发展的新鲜血液。

推荐阅读:

安徽许村古村落大力实施保护与整治利用项目

山西晋阳湖区老厂房将变身遗址园

“女娲遗骨”事件是对科学考古的亵渎

三亚保平村古建修复工作拉开序幕

编辑:菩提树
名称细数被载入世界遗产史册的中国古建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湘西凤凰八绝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烟台毓璜顶古建筑群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合肥明教寺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探宝中国古村落之建德新叶村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山东枣庄青檀寺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三亚保平村古建修复工作拉开..
 ·黄山再保18古村落及徽派古建..
 ·银川市标志性古建筑开始大修..
 ·古城墙、街道、民居 一个系统..
 ·瑞安今年启动砚下孙诒让故居..
 ·盛勇军:延续桐乡文脉必须保..
 ·湖北宣恩将投300万整改古建筑..
 ·衢州古建筑工艺首上市级非物..
 ·深圳宝安:保护开发好凤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