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娲遗骨”事件是对科学考古的亵渎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周怀宗 日期:2012-6-13
文明传承思想要减负
北京晨报: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变吗?怎么样改变?比如有的地方删减典籍,这样是否可行?
孙立群:整理古代文化思想,一直以来都有人呼吁并且行动。包括现在,也有一些人在重新整理点校古籍,重新出版。对古籍本身的整理,应该尊重原著,保持这些资料原原本本地传给后人,这是必要的,也是基本的态度,删减典籍不应该,并不是删减了,它在古代就不存在了,也不是删减了,它就不影响现代人了。
北京晨报:如何尊重古籍的完整性?
孙立群:尊重古籍的完整性,但同时也要教会人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当今社会可能单纯地迷信古代文化的人并不多了,但是真正可以分析、选择的,也并不普遍。但这是必要的。不加选择地迷信古代,厚古薄今,传统文化中负面的影响就成了文明的包袱,只会让社会发展更加地步履蹒跚。只有摒弃那些负面的东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内容,文明才能既有根源,也能够轻装上阵。然而事实上,今天迷信古代的人并非没有,从女娲庙事件,我们就能看出,确实有一些人,在观念上有问题。这样的事件,作为一个学历史的,感觉太出格了,而作为一个教历史的,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学生说。
晨报追问
考古挖掘出女娲遗骨,究竟是真是假?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否真的能证明女娲的存在?女娲的传说又是如何诞生的?
“女娲遗骨”很悬乎
北京晨报:对于这次发掘的被称为“女娲遗骨”的文物,你怎么看?
孙立群:说是“女娲遗骨”,我觉得悬乎。新闻里说有个C14同位素测年,距今6200年。年代考古是考古中常用的方法,这没问题。问题是,距今6200年,就能证明是女娲了吗?这两者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
北京晨报:那么“墨书”的文字呢?
孙立群:这一段文字也很滑稽,其中用了不少现代语法,根本不像是古文。
北京晨报:怎么看整个事件?
孙立群:往小里说,判断草率,急于断定。往大里说,是对科学考古的一种亵渎。
女娲传说的由来
北京晨报:女娲传说深入人心,这个传说的由来如何?
孙立群:女娲跟伏羲、神农氏,同列为上古时代的三皇。但是三皇的传说并不只这一种,至少有四五种。我们看司马迁写《史记》,开篇也不是三皇,而是五帝。
北京晨报:那么这个传说有根据吗?
孙立群:在上古那个崇拜英雄的时代,女娲作为一个传说中的女英雄,被人们崇拜很正常,甚至赋予她神话传奇的色彩也不奇怪。但是不是真有这么个人,或者说一个原型,不好说。
北京晨报:有没有和女娲相关的古迹呢?
孙立群:全国各地和女娲相关的庙宇、祭坛、遗址很多,可能超过20个,山西占多数,大概有15个。这些遗迹大多是历来人们崇拜、祭拜女娲所造,并不证明女娲真的存在。就好像土地庙并不证明土地神的存在一样。
孙立群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史记选》、《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等。
推荐阅读:
三亚保平村古建修复工作拉开序幕
黄山再保18古村落及徽派古建
银川市标志性古建筑开始大修
古城墙、街道、民居 一个系统的城市肌理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