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古建筑的“大木之殇”民间保护运动兴起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崔烜 日期:2012-6-7
保护行动从网络开始
“爱塔传奇”是唐大华的网名,他对自己的定义是旅行者。
最初,这位在山东德州做电脑生意的小商人只爱访古塔。在两年前,唐大华开始着迷于木构建筑。
“很多古塔都还留有外面的木结构建筑,看多了就很想知道这些是怎么搭起来的,怎么区别年代,于是就找来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慢慢地看,但是,光看书是看不懂的。梁思成当年为了破解宋代的《营造法式》,四次到山西访古测绘,我也跟着来到了山西。”
唐大华开始拿着山西省的国宝单位目录去逐一地看,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当他抛开名录在长治、晋城乡间寻找古建筑之后却发现,文物损毁的情况触目惊心。
唐大华将这些危急的古建筑发到自己的博客上,并命名为“大木殇”系列,至今已经发了27辑。
“很多人看到我在微博上发的博文之后,都很关心,都希望到当地去看一看,转发的更是不少。”
慢慢的,也有不少媒体开始找到他,希望能了解情况。
唐大华曾探访山西省保单位长治市屯留崇福院,发现竟然已经“失踪”,几度调查后从村民口中得知,屯留崇福院曾作村里生产锯片的小工厂,失火后闲置,最终房倒屋塌,2006年村里筹资在原址偏东重建寺院,至2010年完工,但在文物局那里,却成了“迁建”。唐大华将这一情况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上。
其后,文章居然被《中国文物报》采用刊载,这让唐大华大喜过望。
“这份报纸在文物界还是很受认可的,说明这些问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唐大华说。
渐渐地,唐大华从一个独行的旅游者变成了记者们的导游。在记者们的“逼迫”下,唐大华今年上半年跑了四次山西。
关注唐大华的人群中也有不少名人,而“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天使投资人薛蛮子更是加入了呼吁保护古建筑的行列。
邓飞提出了筹建保护早期木建筑基金的想法,让唐大华很兴奋。
“从我跟地方这些人接触的情况来看,主要是钱的问题,资金解决了,什么都好办。”唐大华说。
“募捐的前景应该是很不错的,也有不少山西的企业主跟我们接触过,说希望能捐钱修一两座庙宇,也算是积一点公德。”邓飞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我们的工作是募捐以及监督捐款的使用,按照《文物法》,古建筑的修缮只能由文物局来设计、招标,但我们也会监督款项使用的情况,让一分一毫都落在实处。”
“难点还是要说服地方接受我们捐款,这一点还需要唐大华继续沟通。”邓飞说。
犹豫中的地方政府
唐大华没想到,薛蛮子发起的“旅游”活动却让自己犯了难。
“你可以放心,薛老师他们只是过来看看,对地方上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进入长治市之后,唐大华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对方不是文物局就是宣传部。
薛蛮子很早就关注唐大华在山西的古建筑保护行动,还帮忙转发了不少微博。
在5月下旬,薛蛮子在微博中提出,在6月9日周末组织一次网友和媒体去山西的旅行,目的就是看看这些继续维修的珍贵木建筑,报名者很快就满额了,最后确定了40名网友和20名媒体记者。
“薛老发了微博之后,长治市文物局的人就来电话了,说希望大家能到长治来看看,他们也会出人帮忙,于是就定了长治。”唐大华说,“后来他们又提出不要光看需要修的,也看看修好的,让大家看看修好之后的效果,也好了解我们的成绩,我也答应了,改了路线。”
“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态度有点不一样了,我这次来长治先探路,没想到长子县的人就紧张起来了,说还是希望我们能取消活动。”唐大华说。“我想市里应该还是支持的,毕竟是他们主动联系我们的,其实这反而是长治宣传旅游的好机会。”
“你问问唐大华他们拉一帮人又想去长治干什么?”尽管已经在不久前离开挂职的长治,原长治市市长助理杨维富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6月3日,杨维富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我对他唐大华不薄啊,他也不是什么专家,我还专门给他搞了座谈会,我知道你们好心帮忙,但有时候其实是帮倒忙。”
据唐大华介绍,虽然并未谋面,但当时主管科教文卫的杨维富了解他在长治的活动之后专门请他过来跟官员座谈,“当时长治八个县的负责人都来了,说明官方对文物是非常重视的。”
“缺钱。”当记者问起保护文物的面临困难时,杨维富直言道,但很快,他的话又转了回去,说,“但资金还是基本够的,国家也有‘山西省南部工程’,专门维修这些早期建筑,支持力度很大。”
记者后来提及募捐保护古建的想法,杨维富回应说,“我希望这笔钱能放到长治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上来,长治是全国唯一保有所有时代建筑的地级市,搞这个项目一来可以让长治的老百姓都了解我们长治文物的价值,一起好好保护它,二来有了这国字号的名头,全国都知道我们长治,到这地方来旅游,旅游的收入可以用于文物的保护上面。”
“这个协议今年就跟清华大学签了,我当时到国家文物局说明情况,文物局都很赞成,认为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杨维富说。
紧张的还有山西省文物局,5月25日,发出《关于核查全省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第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已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详细核查。
“你找的人都不在,都下去了,分管的副局长也去北京了。”6月4日,山西省文物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婉拒了记者采访。
“王建武局长是真懂文物的,这次核查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你们应该多多支持他。”柴泽俊老人微笑着说道。
[专家访谈]柴泽俊:古建筑修缮资金缺口太大
原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先生,是著名古建筑专家。柴老已经77岁了,因为行动不便,几年前被迫退出了保护古建筑的第一线。
他负责过永乐宫搬迁管理和施工,主持过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五台南禅寺修缮工程,上世纪80年代,更是独自设计了布达拉宫的修缮方案。
柴老说,平遥古城当年申遗的时候,大家请他去跟联合国的专家团做介绍,一看,里面一位日本学者就是当年他在日本讲学带的学生,心想,这事一定成了。
“别人总是夸赞日本建筑保护得好,只说好话,我当时就直接告诉他们,日本的那一套还有缺点,”柴老点了根烟,缓缓说道,“日本修缮木建筑每次都换1/3的构件,如果修一次能用300年,那900年之后,还会是原来的东西吗?只能是个仿造的东西了。”
“这个学生见面跟我说,现在日本很多人也接受了我的观点,就是尽量使用原来的构件进行修缮,能不换就不换。”严谨、谨慎,绝不盲目,是柴老对待古建筑一贯的态度。
推荐阅读:
鲜活的古建筑博物馆:每座古宅背后都有个故事
太原纯阳宫:定位提升期待重生
山西万荣稷王庙入选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贵州锦屏认定保护165处不可移动文物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