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额躺在石堆中](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5/2012515155751474.jpg)
坊额躺在石堆中
![明代坊额已搬入房内](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5/201251515588332.jpg)
明代坊额已搬入房内
走在进贤文港镇的乡路上,你会有一种和历史对话的厚重感。每一座映入眼帘的牌楼,仿佛都能钩沉出带有油墨香的回忆。然而,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港镇曾湾古门楼群,却在“修缮”中遭遇了一次破坏。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石制坊额被遗弃在乱石堆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块价值3000元的花岗岩石板。
爆料:网友发现“山寨文物”
昨日,网友“勒亦率”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令人揪心的消息,称自己在进贤县文港镇前塘村参观考察时,发现一块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坊额被拆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新刻的石板。当“勒亦率”询问坊额更换的原因时,村民却给出了“修缮”二字,这让他十分不解。
随后,记者联系到“勒亦率”,这名姓吕的网友表示,他是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对古建筑的修缮有一定了解。这种牌坊的变体建筑十分罕见,将文物修缮成‘山寨文物’的现象他还是头一次遇到”。
调查:明代坊额竟是现代花岗岩
昨日15时许,记者来到前塘村古建筑群,一座刻有”进士“字样的门楼显得有些怪异,镌刻着金字的崭新坊额与年代久远的建筑格格不入。记者仔细一看,坊额上写着“二〇一一年再修”。
“原来上面是一块大石板,现在换了花岗岩,好像花了不少钱。”村民介绍,去年夏天,村委会请来施工队修缮门楼,记者看到的是经过重修后的样子。
村民吴大爷告诉记者,旧的坊额被拆下后,堆放在距门楼不远的路边。“下午2点左右,进贤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将原有坊额搬进了我家。”
随后,记者见到了这块明代的坊额。坊额上镌刻着笔迹浑厚的“进士”二字,在题头和落款处还有“万历三十一年”“钦差巡抚江西右副都御使”等字样,现在镶嵌在门口上的坊额内容几乎与它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这块石板上的字迹有些模糊,甚至看不清。
说法:村委会说更换只因坊额字迹模糊
随后,记者来到文港镇前塘村村委会了解情况,村委会主任吴伍平说,前塘村一共有三处这样的门楼,距今都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进贤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年代久远,三处门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门楼甚至有倒塌的危险。为了保护历史文物,村委会分别于2002年、2007年和2011年对这三处门楼进行了修缮,共花费了四万多元钱。
“‘进士’楼是最近修缮的,我们到福建花了3000多块钱买了这块石板,还专门请人刻上了字。”吴主任说,工匠师傅按照原来的模样刻了这块石板,让文物“焕然一新”。当记者问他为何不在原有坊额的基础上修缮时,吴主任回答,“原来的石板年代久远,有些字都看不清了,我们重新刻上字,所有的的字都能看清,十分美观。而且修缮工作得到了县文物管理所一位文姓专家的指导。”
县文管所:曾制止“野蛮修复”
记者随后联系进贤县文物管理所求证此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里唯一一位文姓专家是原所长文先国。文先国听了记者关于现场的描述时,十分惊讶,“这哪里是在修缮文物,我怎么会这样指导他们!”文先生说,他一直关注着曾湾古门楼的修缮工作,也曾多次到实地进行考察,但从未指导村委会将原有坊额拆下,这是有悖文物修缮原则的做法。
吴先生介绍,前塘村的这片古建筑群名为“曾湾古门楼群”,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修建的,主要修建人是曾做过镇江知府的吴撝谦。除了吴撝谦父子,这片古门楼群还与11位进士及第的临川学子有关,他们为后人留下了“父子恩荣”坊、“宪台风纪”坊和“进士”坊等文化遗产。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在为古门楼群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奔走,不可能带头破坏文物。吴先生说,在修缮“宪台风纪”坊时,村委会曾在原有的墙面上贴上了华丽的瓷砖,他发现后立即制止了这一“野蛮”的做法,还古建筑群原貌。
县文化局:将尽快还原古门楼群风貌
就此事,进贤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分管文物保护工作的张副局长介绍,他们也是网友披露后才得知此事的,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我们已经委托进贤县文化馆和文港镇文化站对被拆除的坊额进行了清洗,并暂时移至一位村民家中。”
张副局长表示,据他了解,前塘村对“进士”坊的修缮并没有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将原有坊额拆换的行为也没有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这是村委会的擅自行为,这种所谓的‘修缮’是错误的。”张副局长说,我们将尽快组织人员进行重新修缮,将原有坊额复位。
专家:如此“修缮”肯定是错误的
对于前塘村擅自修缮文物的行为,南昌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利介绍,按照我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文物进行修缮,必须获得文物准管部门的批准,并且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修缮,“比如‘曾湾古门楼群’这种县级文物单位,就要获得县文物专管部门批准,请获得县级以上文物修复单位进行修缮。”
李馆长说,他虽然没有见到“曾湾古门楼群”目前的情况,但将原有文物拆除并换上新石板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李馆长表示,文物修缮必须遵循“原地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没有文物保护常识的人总会凭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但没能修复文物,反而对文物造成了新的破坏。对此,只有加强文物的监管,才能避免这样“贻笑大方”的事情发生。
推荐阅读:
淄博沉睡地底数百年明清地碾首现
齐白石旧居时隔57年开放 恢复古建原貌
单霁翔:故宫将坚持公益性第一位
黄平西上街入围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