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名人故居保护 不能患“眼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宋时飞  日期:2012-3-31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暂不拆除鲁迅旧居”的决定,让众多为砖塔胡同84号院担忧的朋友松了口气。虽然这座诞生了《祝福》等名篇的故居暂无被拆之虞,但此番风波也足以令各界对“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再行品咂。

    其实,不独北京市西城区,全国许多地区都或多或少要面对名人故居保护这道难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放开眼界,理顺思路,方能解好这道难题。 

    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不能患“近视眼”。

    一方面,城市要发展,另一方面,文物要保护,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文物名胜富集的城市来说,确实不太容易。“螺蛳壳里做道场”,容易患上“近视”――因为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眼光便总离不开旧址故居。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看来,位于城市中心的名人故居,是不折不扣的“绊脚石”。

    要想让名人故居不再无故被拆,恐怕还须跳出一城一地,从更高层面做些“顶层设计”。比方说,不妨借鉴一下主体功能区的思路,对城市各区域进行科学的功能区分,而不再是各区(县)都紧盯GDP,那样既有失科学,也显得盲目。换句话说,只有管理者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与布局,只有那些文物名胜富集的城区找到了合适的定位,只有更高一层的决策者能够更好地使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才能使相关地区心无旁骛,把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统筹好。

    这里,我们不妨对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再作回眸,规划明确提出“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旧城”。显然,怎么整体保护,怎么有机更新,都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所能解决的。 

    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不能犯“红眼病”。

    除了空间原因,利益驱动也是名人故居无故被拆的一大原因。在许多城市,旧城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并大多位于房地产商热衷的黄金地段,为追求经济利益,旧城改造常常“变味”。旧城改造,意味着高昂的补偿费用和协调成本,于是,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收支平衡,便大规模引入商业开发,而商业模式则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不会妥善保护文化遗存,结果往往只能是“大拆大建”。

    在一些地方政府决策者看来,“别人卖得,我为何卖不得?”说到底,是“土地财政”这只手仍然在起作用。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只够维持基本运作,基础设施维护、公共服务等支出,不得不寄望于土地出让收入。

    对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话颇值一听:“如果一个城市的主管领导对文化不热爱,或者更多的兴趣在GDP,你说什么也没有用,根本没有法子阻止他!” 

    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不能患“色盲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国内城市建设不能也不应“千城一面”,了无亮色。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城市肌理和传统格局,是历史提给当下的命题。如果城市管理者在旧城改造中盲目模仿,致使城市文化遭到破坏、历史脉络被动断裂,城市面貌变得枯燥而单调,最终受伤的,只能是城市本身。

    “眼病”一大堆,总要开些药方。首先,要治“近视眼”,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观点,很具借鉴意义。所谓“积极保护”,是指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统一起来,保持文化遗产原有生态和环境,新建筑应遵从建设的新秩序;所谓“整体创造”,是指在建设中化建筑的个别处理为整体性创造,既保持和发展城市建筑群的原有文化风范,又赋予新建筑时代风貌,从而实现“有机更新”。

    这剂药方不只适用于“近视眼”,对过分追求城市建筑“新、奇、怪”的“远视眼”,也颇具疗效。

    其次,要治“红眼病”,就要在破解“土地财政”的弊端上面下些功夫。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这样的建议――可以通过征收房产税,把一次性卖地所得变为长期房地产增值所得,促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把城市经营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这既可以把城市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又能让历史资源产生内生的经济动力。

    第三,要治“色盲症”,要用些他山之石。放眼四海,国际上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大都市有很多,巴黎、罗马等都是新旧城相得益彰,交相为用。国内相关城市的管理者不妨去走走看看,多取取经。

    更重要的是,治“色盲症”,关键要去“心火”。之所以一些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过分追求高层、超高层建筑,使新建筑与城市既有风格很不协调甚至冲突,症结就在于城市决策者有比肩争头的“心火”。不从根儿上把这股火祛了,眼病好不了。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出过一本专著,《北京城的生命印记》。藉此,大家不妨追问一句:“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在践行科学发展的大坐标下,我们会留给今日城市怎样的生命印记?

推荐阅读:

常州嘉泽镇兴建“状元坊”建筑群

中国古代园林与园林中的建筑

中国收藏家购得梵高伦敦故居

澳门郑家大屋

编辑:菩提树
名称大理崇圣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福建武夷古村小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云南丽江束河古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江西乐安县流坑古村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江西“千古第一村”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福建潘厝古民居群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北京文物局称文保单位维修应..
 ·典当古街依稀在巷中圈养牛与..
 ·库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七..
 ·长沙名臣衣冠冢藏身小巷最深..
 ·青岛对老城区实施保护性开发..
 ·福州市投85亿元修复历史遗迹..
 ·网友感慨南京多处南朝石刻保..
 ·冯骥才:文化遗产一旦申遗成..
 ·佛山的根“伤重”何时抢修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