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甪里:因“芝麻清官”出名的村落
来源:城市商报  作者:施晓平  日期:2012-2-20

禹王殿一角

禹王殿一角

    这是苏州最西面的一个村落———西山岛上的甪里村,村落虽偏,却有着太多的传奇。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在这里安营扎寨,指挥治水,后人为此建起了禹王庙。汉朝初年,辅佐刘邦太子的“商山四皓”隐居西山,其中甪里先生周术隐居这里。南宋时期,出生这里的郑清之成为中兴宰相;进入清朝,这里又现一村跨两省的奇观;清朝末年,河南人暴式昭在这里担任“芝麻绿豆”小官,清廉的品行感动远近百姓,甪里村也因为这位清官而更加出名。

    四座禹王庙惟独这里留下来

    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甪里村与大禹治水密切相关,直到今天,村里依然保留着一座禹王庙。

    相传,四千多年前我国洪水泛滥,大禹受命治水。太湖流域地势低洼,自然成为治水的重点,于是大禹来到太湖,坐镇甪里村一带指挥治水。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改堵为疏,最终击败了洪魔。

    看到这样的传说,你也许以为是在说山海经。不过专家却认为,这一说法并不离谱———“苏州古村落探宝系列”在介绍三山岛村的时候,曾提到西山岛东侧原有一座禹期山,就是因为大禹在这里召开太湖流域各方国、部落的酋长会议而得名的。后人为纪念大禹的功绩并祈求风调雨顺,就在太湖中建造了四座禹王庙。到如今,四座禹王庙只剩甪里村这一座。这座禹王庙什么时候兴建已经无从考证,但远在南朝时期就有重修的文字记载,可见其历史起码已有1400多年。历经风雨沧桑,现存禹王庙为清朝嘉庆十四年(1804年)重修,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禹王庙,眼前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居中第二进是飞檐翘角、高大雄伟的禹王殿,殿内大禹塑像巍然耸立,塑像上方匾额写着“裕国利民”字样。大殿柱子粗可合抱,全部漆着红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柱子都是楠木的,木质坚固细腻,所以几百年都不损坏、变形。

    值得一提的是,庙旁的土地上,经常可以发现菜籽大小的铁色砂粒。传说,这些铁砂是大禹铸铁釜、斩妖龙时留下的。

    除此以外,禹王庙内还有天妃宫、明代古码头和太平军土城遗址、“甪里梨云”碑等古迹,其中天妃宫还是太湖地区唯一现存的妈祖庙。

    西汉甪里先生避祸隐居此地

    到了西汉初年,甪里村悄然出现了一位隐士。也正是这位隐士的到来,甪里村才有了今天的名字。

    《西山镇志》主编邹永明介绍,这位隐士姓周名术,人称甪里先生。他和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一起,凭着才学担任过秦朝的博士,掌管史事典籍,德高望重。后来因不满秦廷的暴政,四人弃官隐居陕西商山,又都白发皓首,所以被称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多次请他们出山,他们对刘邦的为人十分不齿,每次都借故推辞。

    转机出现在刘邦晚年。当时刘邦宠幸戚妃,想废掉吕后的儿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而改立戚妃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采用张良的计策,由张良写信,刘盈亲自坐马车送到商山,诚心相邀,终于感动了“四皓”。入都后,“四皓”和刘盈一起出游,刘邦看到太子有这四人辅佐,感叹说:“羽翼已成,难动矣。”于是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四皓”虽然为刘盈立了大功,但也得罪了戚妃和赵王刘如意。怕惹祸上身的“四皓”于是再次辞官,云游天下,最后隐居到了太湖西山,其中甪里先生就隐居在甪里。甪里一带有一个甪庵遗址,就是当年甪里先生读书的地方。甪里村的周家上头自然村里,还有甪里先生的后人。

    在周家上头村里,记者找到了曾任村书记的周持平。这位76岁的老人证实,他们村原有周家祠堂,是全村周姓居民祭祀老祖宗的地方,拆除前他亲眼看见,祠堂里的一块牌位上,写有“甪里先生之位”字样,“可见我们确实是甪里先生的子孙”。老人展示的三块家藏碑刻,其中两块也提到了甪里先生和甪里村的关系。

    南宋宰相郑清之横空出世

    甪里先生之后,甪里村一度沉寂了数百年。到隋朝的时候,中原郑氏家族迁居这里,甪里重新开始兴旺。南宋时期,一个叫郑清之(1176—1251年)的郑氏子孙,在这里横空出世,做官一直做到宰相,让甪里村一时名声大噪。

    在《宋史》等史料上,郑清之是宁波人。但根据家谱和神道碑文,郑清之是的的刮刮(苏州话,正宗的意思)的甪里人。他在经学、文学、治政方面才能非凡,辅佐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宋理宗,形成了中兴的局面。

    邹永明把郑清之一生的主要业绩归结为三方面。一是支持宋理宗即位;二是辅佐理宗开启“端平之治”,还支持中兴名将赵范、赵葵北上收复三京(开封、洛阳、商丘),极大振奋了南宋民心、军心;三是起用大批人才。

    去世后,郑清之归葬甪里村祖墓。没过多久,郑氏家族又发生了一件轰动性的大事。那时郑清之的儿子郑士昌有五个女儿,名为郑贞、郑素、郑淑、郑雅、郑新。南宋末年元兵渡江,郑士昌生怕兵祸殃及,在甪里附近的疃里修筑了一个地下大墓,把五个女儿藏了进去。后来五个女儿在墓内玩耍,不慎触动机关,结果墓道出口被封,五个女儿全部死在墓中。这个大墓,就是著名的“五女坟”,遗址墓碑至今保存。

    邹永明说,上面这些史料和实物,都可以证明郑清之跟甪里的关系。南宋贵族到西山定居,有许多就是受了郑清之父子兄弟等的影响或指引。

    在甪里村,记者看到了两幢古朴的楼厅,其中一幢的北面有一处精细的砖雕门楼。当地老人介绍,这处楼厅就是郑清之故居所在地,原先楼厅旁还有使用木头鼓墩的大厅,应该是明朝的建筑,北面的河道上则有房屋,小船可以从房屋下穿过。

    村中小河曾是江浙两省界河

    清朝的时候,甪里村再现奇观———一个村子跨越江浙两省。

    许多人知道,现在太湖南岸岸线就是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分界线。不过,清朝的时候,因为湖防的需要,浙江的管辖范围却一直延伸到太湖中,甚至还包括部分陆地面积。当时,两省的分界线就是甪里村内的郑泾港,港西属浙江省,东面则归江苏省。

    邹永明考证后发现,作为界河的郑泾港是唐代由当地郑家开挖的,所以名字中带有“郑”字。又因为景致优美,被称为“芳塘”。

    如今,这条南北走向、全长1.5公里的小河依然清澈见底,河面上静静伫立的几座古桥,见证着小河的久远历史。其中北部是一座花岗岩平桥,叫永宁桥,两侧石柱都有对联,邹永明说,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由当地人郑氏三兄弟所建的。

    跟永宁桥遥遥相望的,是郑泾港南部的南星桥。这是一座用花岗岩和青石建造的拱桥,据说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当地曹氏四兄弟为庆祝母亲八十大寿而建。不过,从桥身使用部分青石这一点看,它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明朝。现在,南星桥上爬满杂藤,看上去野趣横生。

    一位芝麻绿豆官的清官印记

    去甪里村,还有一个不能不看的地方,那就是一位“芝麻绿豆官”的旧居。

    这位“芝麻绿豆官”名叫暴式昭(1847~1895年),河南滑县人,清末担任甪里巡检司的巡检官,清廉的做官事迹感动世人。

    巡检官主要负责训练甲兵、维持治安,级别只有从九品,是清朝官员中最低的一级,俸禄也低,每年只能领到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俸米十五石七斗五升。

    当时西山有三家典当,每年都要以“保护费”的名义送给巡检三百六十千铜钿。折算下来,这笔钱比俸禄还要高。尽管暴式昭生活艰苦,但他却把这笔钱全部捐给了西山公益机构“继善堂”。

    工作之余,暴式昭经常穿着草鞋徜徉于山水之间,对西山的名胜古迹作详细考察,遇有破旧的古迹祠墓,他往往自己出资或倡导竖碑、修复,像石公山的“敬佛”碑、诸家河的诸稽郢墓碑等,就是由暴式昭竖立的。同时他还修桥铺路,收集、编印西山诗文。

    收入不高,不收“保护费”,怎么还有钱修复古迹、编印诗文?“这一方面是靠省吃俭用,二是靠夫人支持”,邹永明说,暴式昭根本买不起房子,只能在甪里村上租了幢简陋的民房“宝稼堂”居住,还在房后开荒种菜、养鸡养鸭。平时下饭以蔬菜为主,难得有客人来访或逢年过节才开荤。夫人则动手织布补贴家用,还把仅有的首饰也典当了支持丈夫。

    尽管为官清廉,深得民心,但在上司看来,暴式昭却是个“情性乖张,作事荒谬”的人。一年春,外地人到西山放蜂,影响了西山的地方治安,暴式昭于是下令禁止外地人放蜂。苏州知府知道后很恼火,把暴式昭革职了事。

    暴式昭断了薪俸,既无钱回河南老家,又无米下锅,生活极其艰难。西山民众听说后,纷纷冒雪送米送柴到暴家。一月之中,七八千民众共送米140多石,鸡鸭鱼肉等不计其数。西山诗人秦敏树据此画了《林屋山民送米图》,一时被传为佳话。次年暴式昭回河南老家时,西山民众跪泣于甪里桥头为他送行。

    如今,“宝稼堂”已进行了修缮,成了人们缅怀暴式昭的好地方。走进这幢低矮、狭小、简陋的清朝建筑,许多人纳闷:甪里村有的是大房子,暴式昭为啥偏偏租用这处房屋?邹永明说,结合暴式昭的性格,唯一的解释就是减少租房费用,省下更多的钱用在公益事业上。

    甪里遗风

    甪里位于西山岛西部,也称甪湾里,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面积约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00人。郑泾港南北横贯古村,有“郑泾港两头通,文昌阁坐当中”的民谚。街巷以东西向的牌楼街和南北向的郑泾街为主,总长2000米,宽1.5至3米,路面为青砖、弹石、石板,街道一侧为排水明沟,两旁的古宅以清代建筑为多。村内保存有明清建筑20余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古迹包括禹王庙、郑泾港、永宁桥、南星桥、甪头寨、巡检司衙署、御史牌楼、郑家祠堂、曹家祠堂、周家祠堂、宝稼堂(暴式昭旧居)、巢园、绣衣坊、长寿寺、文昌阁等。

推荐阅读:

上海名人旧居开起情趣商店之真相大调查

淄博邹振岳故居

家居生活中的风水克星有哪些

16种卧室风水保美好婚姻

编辑:菩提树
三台子烽火台坐落在绥中县沙河站乡三台子村东2公里的山坡上,西距绥中镇..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西走廊的辽宁省与河北省交界地带,东为绥中..
唐昌镇曾是川西最富裕的地方,看惯了那些打造的古镇,目不暇接的商业气..
南豆角村一村民家老宅的地面是石块铺成的 南豆角村的社公爷石像 南豆..
山重村,属福建省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说起中国最美的乡村,脑海里自然浮现出婺源的妖娆,周庄的清渺。但若说到..
 ·打着保护旗号拆除文物建筑是..
 ·金口镇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卫氏大宗祠外拟建岭南民俗风..
 ·吴良镛:城市不能随心所欲“..
 ·用文化来复活一座古镇的生命..
 ·郑州每年出资3000万保护文物..
 ·民间资本介入苏州市古建保护..
 ·暴殄天物海口天后宫无保12年..
 ·桂四景观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