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井”不是一口井,而是一口终年不旱的水塘,因养民有常,它被称为连平县大湖镇湖东村的“生命之源”。
从“汶井”流出的水,自东北折向西南,流入了该村的磐石河。蜿蜒的水渠就似一根长长的瓜蔓,而湖东村最壮观的古民居群——大湖寨,就像这根瓜蔓上的一个大西瓜。这个巨大的“西瓜”静静地卧在四面平阔的田野中,半面是月牙形的水塘,半面是半圆布局的民居,呈现出让人惊叹的几何之美。
800年大湖寨
探访湖东村,大湖寨是必去之处。因为它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宏大,保存原貌之完整,均为连平县现存古围寨之最。
大湖寨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800多年,历经元、明、清、民国多次扩建,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其内巷陌相连,房舍栉比,雕梁、壁画均十分精美,窗棂图案丰富,还有设计巧妙的趟拢门、石雕精细的各式柱础……踩着鹅卵石的街道细细走访,就像在翻阅一本关于民俗、关于客家建筑艺术的宝书,处处引人遐想、惊叹。
更奇妙的是,大湖寨内共有36座大小不一的祠堂,72条街巷,恰巧是天罡地煞的108之合数。在漫长的扩建过程中,这仅仅是巧合,还是始建者的初衷和规划?这个难解的谜题,为大湖寨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除了祠堂、书房、居舍,寨内还有一个建于清代的当铺,这在我市现存的古建筑中并不多见。由此可以推测,昔日的大湖寨曾喧哗热闹,繁盛一时。
崇文重教之风
一个古村落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望族有关。在湖东村,“曾”是大姓,村内现存的古建筑,也大多与这个家族有关。
除了大湖寨,村内还有两个值得探访的地方,一处是白云楼,另一处是湖东小学。而这两个地方,均是从大湖寨走出的曾氏后人所建。湖东小学原是曾氏私塾,白云楼则是清末曾启瑞三兄弟的住房。
这两处地方各有一段红色历史。湖东小学是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抗战时期,革命志士们曾在这里以墙报、演讲、演剧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而在白云楼,1949年春,东二支三团的革命武装曾在这里迫降了160多名反动势力人员。
从大湖寨走出的曾氏后人能有这么高的革命热情和觉悟,或许与“诗书传家”的族风有关。在大湖寨内就处处可见警训后人的题书。而另一个有力佐证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湖寨已走出了70多位教师,更有一些家庭当中有数人为师(最多的达8人),让人惊叹。
寂寞的村寨
遗憾的是,虽然800多年来,大湖寨一直是湖东村最热闹、最繁华的所在,但如今的大湖寨却没有了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景象。偌大的寨子仅有两户人居住,孤寂地守望着四方田野。
居住于此的62岁老人曾贯英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寨内还居住有80余户、500多人,“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在寨子里玩躲迷藏,因为街巷门户多,一躲就很难被找到”。老人说,最热闹是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置办年货,有挑着担子的卖货郎走进寨子,也常常会被纵横相连的巷陌绕晕了头。
“现在的寨子真是太冷清了。”老人叹了口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家就陆陆续续搬出寨子,只有我和老伴舍不得离开。”
寂寞的不仅是曾贯英老人,还有大湖寨。由于久无人居住,近几年来,寨内的房子倒塌速度明显加快,处处可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再没人拾掇,过个十几年,这个寨子就毁了。”老人说。
不过,一个让人欣喜的消息是:湖东村被评选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后,连平县委县政府已制订方案,拟拨款修缮整个大湖寨。
或许,修缮后的大湖寨也很难再现昔日的繁华热闹,但这个历经800年风雨的古寨能少一分寂寞,多一分继续坚守的底气和希望,就足以让我们欣慰了。
推荐阅读:
别让利益黑洞吞噬城市古建筑
吉林清代乌拉街
北京市的清代王府
苏公塔:维吾尔族建筑史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