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埕、池塘与曾经高插竹林农会会旗的古水棉树
竹林村背靠青山,景色优美
英勇壮烈的革命历史
竹林古村不仅明清古建筑遗存较多,还有一段光荣、壮烈的革命历史。1925年,卢笃茂、杨日耀等到竹林村发展地下党组织,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维埃政权竹林农会、竹林村自卫队相继成立和组建。村中古水棉树高插农会会旗,古樟树旁赤卫队队员站岗、放哨。自卫队成立之后,备受地方豪绅官僚压迫的村民纷纷报名参加,并自制武器武装队伍,打击土豪劣绅。农会和赤卫队的发展壮大让官僚、地主感到恐慌,1928年至1933年竹林村革命组织受到反动武装围剿和叛徒的出卖,竹林村杨日耀、洪圆鹭、杨张和、杨秋叶、杨老撞先后英勇牺牲,其中年仅16岁的洪圆鹭被捕后受到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最后惨遭杀害。在1928年2月12日的潮普揭反动武装围剿中,敌军在村里烧毁民房,被烧房屋288间,祠堂2座,82%的人被迫逃离,全村几成废墟,至1929年村民才逐渐归乡。由于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竹林村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1957年经省政府批准,竹林村被列为“红色根据地”,追认杨日耀、洪圆鹭、杨张和、杨秋叶、杨老撞等5人为烈士。
现在竹林村后紫峰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志士,并被定为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当地学校师生、群众和各界人士都到纪念碑敬献花圈,祭拜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传承久远的文化习俗
逢年过节潮汕人既有祭拜祖宗、慎终追远的民俗,也有游神赛会,祈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活动。竹林村保留着正月游神和七月初七出花园的习俗,每年定期举行合族祭祖仪式。祭祖时合族人丁聚集祠堂,备办猪、羊、粿品、斋菜、饭馔、五色种籽、水果等隆重祭拜。祭拜规仪沿袭古代礼仪,参与者要着古装,有主祭、伴祭、提进祠灯、请祖、抱香炉、升祖炉、齐扉、开巷门、揭帐等17种执事分工,按照鸣礼炮、奏乐,擂鼓三通、鸣钦三声、唢呐吹奏乐曲,恭请主祭、三老就位,敬拜天皇地母,敬拜祖宗,读祝文等10个流程依序祭拜,祭拜仪式庄重,场面盛大,为其他村落所罕见。
竹林古村历史悠久,秉承潮汕人耕读传家的习俗,历代以来涌现了许多优秀人才。如勤政为民的清代嘉庆年间贡士杨君衡,清光绪年间屡建功勋的海门提督杨中师,大革命期间光荣牺牲的五位烈士等。
也许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竹林古村干部有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竹林村党总支书记洪文泉说:“这次评选‘广东省古村落’机会难得,对我们村干部来说,这既是对竹林古村文化遗存的一次整理,也是我们对后代子孙的一个交代。我们责无旁贷。”
竹林古村以其优美的风景,风格独特的古建筑,吸引了专家组,吸引了前去探访的我们,也吸引了影视剧的导演。不久前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的电视连续剧《七妹》主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据洪文泉介绍,近期有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到这里考察,拟将其作为电视剧拍摄点。
时代巨变,蓝天之下古树依然挺拔高耸、傲然独立,它们见证着竹林古村的沧桑变化,也将见证它的美好未来。
推荐阅读: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斜街
阿塞拜疆巴库古迹 烈女塔
灵隐寺缘何免遭“破四旧”
湖广会馆:再现重庆开埠历史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