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保护古建筑应该突破罚款思维
来源:大河楼市网  作者:刘楚汉  日期:2012-12-12

    从明年2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正式实施。擅自迁移、拆除优秀历史建筑的,单位最高罚款50万元,个人罚款10万元至20万元。该条例说是“史上最严”,其实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早在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就已经规定,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武汉的要求,只不过是对国家条例的重申而已。而且,武汉在对优秀历史建筑的界定上,还加上了“建成50年以上”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不是加强反而是放宽了要求。

    50万元罚款算不算高?也许对一般单位来讲,不是小数目。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伴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各地地价一路攀升,有的地块拍卖价已经高达数千万甚至过亿,开发一片房子,开发商投入的资金总额常常高达数亿、数十亿元。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区区50万元罚款在开发成本中能算什么呢?悲观地估计一下,为了获得房产开发带来的巨额利润,哪怕是明知被罚,开发商可能也丝毫不会停下强拆的脚步,甚至还可能非常高兴地主动缴纳罚款,情愿先拆后罚。

    也许罚款不可或缺,但鉴于房地产开发的丰厚利润诱惑,再高的罚款其实都缺乏现实震慑力。更何况,罚款金额也不可能无限提高。所以从保护历史建筑的实际效果来看,恐怕还得跳出罚款思维,更多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关乎拆毁单位生存或发展方面多下功夫。比如:吊销其施工资质、记入其信用档案,或者在建筑领域实行一票否决,禁止其进入建筑市场等等。当然,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遗憾的是,无论是国家条例还是武汉的地方法规,对此的规定均轻轻带过甚至没有涉及,可操作性不强。

    历史建筑的价值重在文化价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历史建筑的价值不可估量,然而历史建筑又具有典型的易碎性、不可复制,一旦拆除,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也就荡然无存。所以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本不宜只从罚款角度着眼,而必须加强对建筑单位全方位的监管和处罚,才能抑制其随意拆毁的冲动。当然,对强拆背后常常存在的主管部门及其内部人员包庇、渎职或者监管不严等行为,同样需要严厉处罚。只有通过有效监管,让社会各界,包括建筑商在内,都养成对历史建筑的基本敬畏感,从长远来看,才是历史建筑保护的根本之策。

推荐阅读:

传承金陵古建文化 呼唤全民“建筑觉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斯同墓修缮完工

宁夏百年“旱码头”变身“金三营”

无锡历史街区保护要“活态传承”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中国名楼——南京阅江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中国名楼——贵阳甲秀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中国名楼——岳阳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河南平顶山香山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中国“抱团”申遗的10大名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介休后土庙 传承千年琉璃文化

类别古建结构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