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下来编号后,被小心运到五店市](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7154759954.jpg)
拆下来编号后,被小心运到五店市
![复建房屋的样式、规格和尺寸、占地面积等与原来如出一辙,连坐向都基本一致](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7154818756.jpg)
复建房屋的样式、规格和尺寸、占地面积等与原来如出一辙,连坐向都基本一致
![番仔楼在安海未拆迁时的样子](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7154856296.jpg)
番仔楼在安海未拆迁时的样子
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被拆掉,让人颇为惋惜。而新建的仿古建筑,虽然外表与老建筑相像,然而使用的却是新的建筑材料,缺少了一份古朴的气息。
在晋江,一种新的古建筑保护方式正在进行。晋江池店、安海等地的几座传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正被整体平移到晋江青阳五店市传统街区。此次复建,使用的材料几乎都是原来房子拆卸下来的,复建的房屋不仅样式、规格和尺寸、占地面积等与原来如出一辙,就连房屋坐向都基本一致。
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管理领导组称,此举是为了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保存历史风貌。其中,安海蔡德练番仔楼有望在本月底复建完工,届时,市民就可以在五店市看到与晋江安海如出一辙的番仔楼。
拆迁的建筑“搬入”五店市
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五店市”是以前老人们对青阳老城区的一个别称,早在唐朝开元年间,有蔡氏5人在青阳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过往行人和客商,人称“青阳蔡五店市”,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商业聚集地,成为晋江城区的发祥地,成为晋江历史、人文、经济的核心区。如今,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城市软实力,晋江市委、市政府重新开发建设五店市传统街区。
其中,将晋江一些面临拆迁,具有代表性及文化价值的建筑“搬”到五店市,是五店市开发建设的一部分。安海蔡德练番仔楼、池店郑焕彩宅因此被“搬入”五店市。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蔡德练番仔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番仔楼(指近代闽南具有异国情调的“小洋楼”——编者注)。外观形制上,有五脚架阳台、三角时钟窗、印花彩色瓷砖、绿釉瓶式栏杆等,红砖穹廊,“洋味”十足;内部格局则十分传统,共为两进,有下落、天井,后落还有榉头,用料都是闽南建筑中传统的砖、木、石。
番仔楼重建后将和五店市传统街区的100多处历史风貌建筑做伴为邻,这也是晋江市近年来大规模城市改造中,为保存历史风貌建筑而实施异地迁建的首例。
而池店郑焕彩宅为古民居,建于清末时期。
新的番仔楼尽量真实复原
今年3月份,蔡德练番仔楼开始动工迁建。为了完整地将蔡德练番仔楼搬到五店市,真实地对其进行复原。施工人员先在晋江安海对番仔楼每块石头、砖头、瓦片采取英文加阿拉伯数字做了相应的记号,对柱子则采用“西顶大方”“顶东大方”“向丁”等做记号,房屋正面外墙的砖头上则采用胶布做记号。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安海现场进行拍照,用指南针测算出番仔楼的具体朝向。
标注完后,这些砖头、瓦片、柱子被运送到五店市实施复建。记者在现场看到,砖头等构件浸入水中,记号便清晰可见。通过这些记号,施工人员知道每块砖头、瓦片,每根柱子所应该放置的方位,就这样,施工人员根据记号将这些材料“拼接”起来。比如,在迁建蔡德练番仔楼时,施工人员在番仔楼二楼的中脊大梁上,发现屋主当时用毛笔字写下了关于这座番仔楼建造的时间和背景。迁建中,这一根大梁被放回原位,为了方便以后市民参观,他们将在木梁上罩上玻璃框。如今,木梁上写下的毛笔字依然清晰可见。“一共有近180根的木柱子,16万多块砖。在迁建中,工程量最大的就是将那16万多块砖原样原位砌上。”施工人员说。
“我们是按1∶1的比例迁过来的,蔡德练番仔楼独具特色、花样繁多的砖雕,富有历史风味的建筑设计都被完美地位移。”工程技术顾问、晋江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世春说,复建不仅房屋样式,规格和尺寸,占地面积等与原来如出一辙,就连房屋坐向都基本一致。
推荐阅读:
河北临漳县铜雀三台遗址曹操转军洞整修完工
台湾最高宫殿式建筑梨山宾馆重张
自贡玉川公祠抢救性维修通过竣工验收
武威鸠摩罗什舌舍利塔修复告竣开放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