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故居](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517101887.jpg)
马致远故居
被重视着:几公里外就有指示牌
这五处位于郊区的名人故居,虽然偏僻,但都不难找。就连隐藏在山沟里的庄士墩别墅,也在几公里外,就已经设立了明显的指示牌。庄士墩别墅,距离北京城区在30公里以上。驾车前往别墅所在的妙峰山镇,要走很长的山路。距离还有几公里的时候,就能看到指示牌,而且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山路其实非常崎岖,几次觉得走岔了、迷路了,都会出现一个指示牌,“柳暗花明”。这真让人觉得:“不愧是名人故居,一定是个很气派的别墅。”
随着指示牌,很容易找到别墅所在的村子――樱桃沟村。村口简介牌上,庄士墩别墅作为村里的主要景点,介绍给来访者。还写着:“别墅至今保存完好,村中计划对别墅进行全面修缮、恢复。”
村里人说,村子里最有名的就是庄士墩别墅,很多游客都是冲着别墅来的。不过,别墅并不收门票,游人到了这儿,通常会在村里各个樱桃园里采摘、吃农家饭。而这正是村里人的营生。
祖先的意义:荫护着后人
城里的名人故居,大多数名人只是那所宅院的匆匆过客。这几位郊区的名人,都是土生土长,根就在村里。村民都以之为荣。哪怕是庄士墩这位老外,村里人也能讲讲当时的排场。
76岁的马云珍老人,是马致远的后人。说起祖先,马云珍会说,那是“2000多年前”的事儿了。马致远是元朝人士,生于1250年,逝于1324年,距今不足800年。显然,马云珍并不了解这位祖先。不过,她愿意跟每一位游客讲讲。只不过,说一句历史,说一句篮子里的柿子。
门头沟的磨盘柿子,的确有名。但在马云珍的眼里,柿子几乎是家里仅有的收入。山坡上有耕地,但早就荒芜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马云珍老人不认字,更不知道“枯藤老树昏鸦”。她只知道,坐在马致远故居对面,能卖出很多柿子。挺大个的柿子,2块钱3个。“上午一个游客,买了15斤柿子,开着小车拉走的。”对马云珍来说,马致远最大的意义,就是帮助她卖掉柿子。
90岁的段连富老人,坐在庄士墩故居旁边,讲述着自小见到的别墅。村里有“农家乐”、樱桃采摘园。段连富说,很多游客冲着庄士墩来了,顺便的,再摘点儿樱桃,吃点儿农家饭。这会吃得好,下回就奔樱桃来了。一年又一年,别墅还是没修,采摘和农家乐慢慢火了。
后人的看法:不只是古迹
城里的名人故居,哪怕名人再“有名”、修缮得再好、门票卖得再贵、来的人再多,也和街坊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郊区的名人故居不一样。对于城里来的游人,郊区的名人故居是古迹。对于村子里的名人后代、乡亲父老来说,这更是改善生活的寄托。村里的名人故居,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刘鸿瑞宅院旁、王芝祥故居旁,也都有住了一辈子的老人家。他们和段连富、马云珍的想法差不多。村里出了个名人,他们自小荣耀,但不如改善生活来得实际。要是能“多卖几个柿子”,那就是好祖先。要是不行,“破败着,那也没什么。”
推荐阅读:
接力文物古迹 打造新农村村落文化新亮点
烟台山万国建筑望打造成福州版“鼓浪屿”
武汉市“海选”出20处优秀历史建筑
青岛版平遥古城重现 明朝古村青石小巷穿越时光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