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杨梅州廊桥](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4164912894.jpg)
寿宁杨梅州廊桥
闽浙木拱廊桥
一部电影《爱在廊桥》,让许多人认识了充满魅力的廊桥文化。近日,经过闽浙两省的联合申报,闽浙木拱廊桥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此次申报的福建部分为屏南县的千乘桥、万安桥、龙津桥、广福桥、广利桥,寿宁县的鸾峰桥、杨梅州桥、大宝桥,政和县的洋后桥、后山桥、赤溪桥以及周宁县的三仙桥。
闽浙木拱廊桥是典型的山地人居建筑遗产。在古代山区,跨越山脉沟壑和水流湍急的溪涧是难以解决的交通问题,而木拱廊桥的出现,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古代工匠根据经验总结出的一种由短小构件通过榫卯搭接而成的拱架结构体系,在选址、结构、材料等方面因地就势、就地取材的特征以及它的传统建造过程见证了闽浙地区先民长期与自然协调、斗争的互动过程。
同时,木拱廊桥还蕴含着浓浓的地域风情。它将中国的风水观念、民间信仰融入其中,成为体现中国山居文化、先民生产生活状态的典范;它在建造过程中遵循的仪式和习俗以及在建成后供奉的神灵和举行的民俗活动承载了普通乡民趋福避祸、祈求平安的信念,是闽浙山地民俗文化、信仰文化的直接见证。
鼓浪屿
提起鼓浪屿,总与“浪漫”这个词脱不了干系。浪漫来自于她的异域风情以及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这是一个中外文化碰撞的地方。早在宋末元初,鼓浪屿便已开拓。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历史中,随着厦门作为福建地区早期开放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受到来自中国闽南地区、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等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外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共存和融合,以及华人文化具有的巨大创造力和积极作用是“鼓浪屿”独特的文化特征。
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典范。近2000座具有世界各地特色的历史建筑、当年几乎覆盖全岛的道路网络和市政设施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是中外文化碰撞留给鼓浪屿的宝贵财富,也是全球化发展初期社会变革的杰出范例。鼓浪屿完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当时传统社会融入现代公共设施向新社会形态转变的历史变革。它是在多元文化共同影响下发展、完善的近代居住型社区的独特范例。同时,这个小小的岛屿还是音乐的沃土,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
推荐阅读:
厦门灌口镇“回”形土楼盼受保护
南京美龄宫即将启动大修 修旧如旧恢复原貌
邺城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项目在临漳动工
南通濠河景观建筑“听鱼馆”开工整修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