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县松儿铺村有一幢瓦房,青砖灰瓦,历经150年风雨,庇佑一家六代人成长,如今虽然外表沧桑,但内部结构完好,而且冬暖夏凉。房主正申报古建筑保护。
松儿铺村是一个有200户村民的村庄,这幢老屋在村子中央,共三间,面积近百平方米。与旁边一幢新盖的三层小楼相比,这老屋显得矮小,外表甚至有点破败,但屋内结构都依然完好。
房屋的主人名叫傅康泰,年逾古稀,与老伴住在老屋里。“房子太老了,年轻人不愿意住了,另盖了新屋,我们岁数大了,在这里将就几年就算了。呵呵。”老人说。“原来是我父亲和伯父各分一间半的,后来伯父一家迁往外地,现在全归我们家了。”傅康泰老人说,老屋是他曾祖父建的,一代代传承下来,至今已经150多年了,住了六代人,历经风吹雨打,仍然基本完好。
据老人介绍,当年他家算是村里的大户,房子盖得用心,夹皮墙壁用石灰和糯米粥砌起,中间放进草泥,门头上有精美的人物砖雕,大门两边的墙基下各有一块四方青石,石壁上雕有麒麟、凤凰等。遗憾的是,这些艺术品在文革时被当做“四旧”毁掉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依然保存在墙上。老屋里的隔墙用的是从外地运来的上好的楠木,“跑马楼”结构,全部用隼安装固定。房顶同样是楠木做梁,细长楠木做椽子,支撑屋面板和小瓦片。
这房子的墙壁是砖土夹层的,保温、隔音性能都不错,楠木隔墙至今不见缝隙,加上朝向好,所以冬暖夏凉。别人家的新房子都安装了空调,这老屋里是不需要的,一年四季都很舒服。
“在它的庇佑下,我们傅家六代人在这里生活、成长。”傅康泰老人说,由于老宅有一定的年代,屋顶上的瓦老化,为保护该建筑和居住条件,今年7月份对屋顶进行修理。但屋里的结构没有动过。为了更好地保护祖辈留下来的遗产,他们已将老宅的相关资料交到县文保部门,申报古建筑保护。
推荐阅读:
天津天后宫完成修缮重新开放
浙江保国寺修缮后试开放 感受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唯一匈奴都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广东会城古建筑感应大王庙重修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