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龙头街拥有的24项古建筑文物不仅是昆明市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从现存规模和文化内涵上来说,在全国也很少见。龙泉古镇在结合自身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再现西南联大时期的名人故居,成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为一体的特色古镇。
“离城不远龙泉镇,名家名人多得很,三十五位院士曾住此,世间奇迹天下闻。”在龙头街的大街小巷,这句花灯被男女老少广为传唱。
在昆明,龙头街的名字家喻户晓,因为这里有着传统的“赶街”习俗和“花灯之乡”的美誉。在全国,龙头街的名气也不小——棕皮营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系二位建筑大师此生唯一一座亲手为自己建造的房子;朱自清、闻一多、金岳霖、冯友兰等35位院士曾在此居住,留下了一段西南联大名人奋战救国的辉煌历史;史语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桂家大院等24项古建筑文物,成“掎角之势”散布在龙头街周围,让这里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气息。
近年来,盘龙区在北部山水新城规划建设中,把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挖掘、利用抗战时期该片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名人资源,倾力打造“山水宜居宝地,历史文化旅游强区”新品牌。不久的将来,拥有百年历史的龙头街将“变身”为龙泉古镇,在结合自身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再现西南联大时期的名人故居,成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为一体的特色古镇。
老昆明人眼中的“小香港”
“当时,凡是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东西,肯定能在龙头街买到。”在昆明人眼里,龙头街早已不是“百货市场”,而是“万货市场”,人们都称龙头街为“小香港”。
“老一辈人说,昆明有神龙盘踞,神龙带出河流,汇成了黑白蓝青等龙潭,而龙头街位于‘龙首’,故因此得名。”今年已经86岁的刘凤堂老人在龙头街土生土长,自小就听长辈们说,最初的龙头街一直延伸到松华坝,比现在大好几倍。
“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朝朱元璋年代,沐英、蓝玉等大将平定云南后,大量的商人从中原涌入昆明,最早就在龙头街做生意。”盘龙区文物管理所研究员张展介绍,历史上,龙头村是昆明北郊唯一的农村集市,当中一条南北走向、长约100米的狭窄小街就是龙头街。很早以前,龙头街是昆明通往嵩明、寻甸、昭通及四川的交通要道,所以商人们最先在这里安定了下来。
如今,在不到4公里的龙头街上行走,脚下的石板路凹凸不平,仔细一看,上面被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街道两旁,为数不多的土木结构吊脚楼破旧不堪,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住人,下面由于正临街面,被村民用做铺子经商。从铺子房檐上洗不掉的黑烟印,以及快与石阶融为一色的油渍,仿佛可以看到这里曾经作为馆子的火爆场面。
“到了清朝,运送茶叶的马帮都会经过龙头街,吸引了更多做生意的外地人,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那时开始,龙头街本地人也动起了“生意头脑”,相继开起了饭馆、油坊、茶室等,龙头街越来越热闹,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小的时候,茶铺是全村最好玩的地方。”回忆起童年,刘凤堂老人万分怀念,一遍遍地强调着,“那时还是小娃娃,干不了什么,吃了饭就趴在茶铺桌上听人家讲评书,那么大的方块(惊堂木)往桌上一拍的时候,心都跳出来了。”
到了清末,龙头街成为了马帮的驿站以及茶马古道的交汇处,昆明与外地贸易发展到了十分繁荣的地步。“当时,凡是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东西,肯定能在龙头街买到。”刘凤堂的父辈曾告诉他,在昆明人眼里,龙头街早已不是“百货市场”,而是“万货市场”,人们都称龙头街为“小香港”。
35位院士的“第二故乡”
梁思成、闻一多、朱自清等众多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先后在龙头街这块土地上生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后来评选为“院士”的,就有35名之多。
“那天她穿着深蓝色的裙子,头发整齐地挽朝后面,那略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清脆悦耳,就像夏日的晨露滴落在水塘的荷叶上。”刘凤堂老人如今还记得,1938年,自己12岁时初次见到林徽因的场景。
1941年秋,正当秋风瑟瑟,乍暖还寒时节,夜里,一位外乡人突然来到昆明北郊的司家营村。在一家“一颗印”式的土木结构建筑物前,这位外乡人停下了脚步,以做火柴皮为生的房主司荣上前搭讪。后来,这间房子出租给了这位外乡人,他就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
“这栋房子建于1938年,闻一多在此一住就是三年,听说后来朱自清先生也住过。”房主司兰英老太太介绍,自己现在和黄润生老人看护着这个祖上留下来的院落,来人就为他们讲述往事。
抗战时期,龙头街曾聚集了史语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我国一批著名的科研院所,梁思成、闻一多、朱自清等众多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先后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后来评选为“院士”的,就有35名之多。对此,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曾慨叹:“在龙泉镇这样一个农村集镇,一段历史时期中,聚集了这么多院士级的人物工作生活,在全世界范围也是绝无仅有的,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大奇迹。”
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曾发生过金岳霖与二人的“君子三角恋情”故事;蒋梦麟曾带着穿旗袍的妻子来做客,引起全村村民的轰动;梁思成平日与两个女儿嬉笑打闹的场景……刘凤堂回忆,林徽因经常在龙头村一带的民居采风,为当地学校和村落绘制了不少图纸,也记录了一批当地的民谣,她所写的《茶铺》、《小楼》等纪事诗歌,描绘了今天昆明已经消失的景色。“毫无疑问,龙头街是这35位院士的第二故乡。”
推荐阅读:
伍家祠道围墙具文物价值 专家把脉建议分段保护
城市建设为何“千城一面”
古建筑木雕构件艺术展在济举办
仇保兴:必须重视保护和整治传统村落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