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武汉黄鹤楼
“名”“实”相符成关键
对于“十大名楼”申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持有异议。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大名楼”已经不是原物,另外,一些“名楼”是现代新修的,如果这样也可以申遗,从古到今的多少建筑,春秋战国的名楼都可能被造出来。
原真性的确是名楼们的“软肋”。翻开现在存世的十大名楼建筑历史,不难看出,他们都很“年轻”:目前的黄鹤楼是20世纪80年代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建的;滕王阁也是1985年依照梁思成所绘《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而成;而复建于2001年的阅江楼更是嫩得出奇,只有11岁的“高寿”……正因为如此,古建筑界对这次所谓的“十大名楼集体申遗”负面意见较多。
柳肃指出,名楼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申遗是有意义的。他同时忧虑道:“目前这种状况申遗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现在这些名楼大多数是后来新建的,难以达到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的要求。
柳肃并不否定现存建筑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重建的仿古建筑都可以叫做‘假古董’,但是假古董并不就一定坏。有些因为战争或特殊原因被毁掉了,或者一个建筑群被毁掉一部分,不完整了,这种情况下再恢复起来是可以的,甚至应该的。“他说。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会长邹律资日前对媒体也曾表示,中国名楼多数是木结构,年代久远,很多名楼都经过重新修建,但每一座能够保留下来的楼阁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

陕西西安钟鼓楼
申遗与管理不能脱节
针对网友们质疑”打包申遗是炒作概念“,有业内专家指出,打包申遗并无掺假的嫌疑,反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策略。近年来,由于中国符合《世界遗产名录》要求的项目多,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避免垄断,不希望一个国家一次性申请过多项目。按相关名额限制,中国现在的项目完全被批准预计需要一百多年,只好”打包“。”申遗的名额是有限的,国家文物部门有统筹安排的,即使打包申请,‘十大名楼’也要排到后面去了。
有评论指出,十大名楼申遗是在为涨价寻找资本,为集体涨价寻找借口。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顾江认为,积极申遗本身是无可厚非的,舆论对十大名楼申遗的批评实际是指向申遗后的管理弊病。他认为,申遗对提升当地的文化精神理念和精神气质、对外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乃至于中国的文化水平和文化软实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但许多景点短视,只顾本部门增收。
顾江建议,申遗成功后,当地不该靠景点涨价获得经济效益,而应立足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由管理部门统筹规划,为游客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从而带动周边产业链,培养起文化服务业,然后再通过转移支付补贴景点。
推荐阅读:
敦煌古韵添新彩
东莞塘厦崖山碉堡山体滑坡墙体破裂
大冶邹氏宗祠内的“宝贝”躲不过贼人之手
建设“美丽乡村”番禺花都古建筑旅游各出奇招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