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的博弈
这一次,北京的复古除了是为2013年的中轴线申遗,还有北京建都860周年的庆典,更主要的是为了打造北京产业转型后的重要替代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2011年《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通过。《意见》称,北京将在2020年建成著名文化中心城市——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
《意见》提到了九大工程,其中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作为北京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一环。而在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中,北京每年将投入100亿元,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8%。按照北京地区2011年的GDP总量来算,文化创意的“蛋糕”将达到2880亿元。
不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齐欣更愿意将北京此次复古行动背后的动因,归结于“全社会对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和尊敬度的提高”。在他看来,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身来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个特点对北京市做决定有影响。
这个特点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由原来一个点的保护到一个面的保护来拓展,“比如中轴线申遗,涉及的不是一个点,如故宫或天坛,这些已经列入文化遗产了,现在中轴路的申遗是从整体风貌上来保护。风貌保护正在成为一个热词。”齐欣说。
2010年10月21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提出要“充分认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发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增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履行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职责”。
一个月后,中共北京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今后五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功能显著增强。
数据也显示,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区两级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投入资金约180亿元,其中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约70亿元,市级财政投入约50亿元,区级政府投入约60亿元。
齐欣也担心,复建没有错,但必须用真实和完整来判断复建的功与过,“没准是好心办坏事,热心大,但根上儿就错了,做了一个假的当代的东西。”齐欣希望,北京市在做恢复工程的同时或之前,把对这件事的认知和法律体系建立了起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建立起来了。“否则,任何人都应该怀疑或误解背后只是简单的热情和经济利益。”
人们常说,文化遗产是无价之宝。但齐欣认为,我们恰恰缺乏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判断和计算方法。“没有价值判断的标准,全变成了以GDP产值为判断标准,这就是弯路,不可能不出现大拆大建,不可能出现古城保护。”
推荐阅读:
抢救挖掘历史文化宁安投四千多万修缮古建筑
开罗与布拉格:复合式修复“催化”古城复兴
修缮工程完美告竣 天津天后宫12月3日重新开放
“中国古都五书”让中国古建筑走向大众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