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乡音》中的“洋妞出嫁”
11月13日,珠海,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现身备受世界瞩目的第九届中国航展。因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那一刻,他成为古城平遥的一张亮丽名片。
11月13日,平遥,“欢迎光临航天英雄刘旺母校原址大戏堂”,一条红色横幅悬挂在古城九龙壁处,十分醒目。平遥中学曾在的这块地方已被修复还原为“平遥大戏堂”,这是古城平遥文化旅游的另一张名片。
穿越“礼乐堂”盛景
“中国北方旅游演艺第一品牌”旅游专家这样定义平遥大戏堂。
在平遥大戏堂为数不多的网页和宣传小册上,都是把这样一段文字放置于醒目位置: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大“yan”舞,一个是法国巴黎红磨坊夜总会式的艳舞;一个是泰国芭堤雅剧场式的人妖燕舞;一个是中国平遥大戏堂综合式的北派宴舞。三大“yan”舞音同字不同,三个不同国家、三种不同文化催生了三种不同表演形式的世界文化奇葩。但它们都是世界旅游热点的产物,是世人瞩目的亮点。
11月13日,冬日少有的金色阳光倾泻于古城九龙壁上。平遥大戏堂就位于九龙壁处,西临文庙、财神庙,南望魁星楼,东临古城墙。以九龙壁为一侧自然围挡,平遥大戏堂园区成为一座相对独立的院落,由封闭式演艺厅、酒吧区、戏廊、东南海宾舍组成。院落西处一块山石上赫然有一代书法大师启功生前为“大戏堂”题写的堂名。
大戏堂演艺厅坐南朝北,原名“礼乐堂”,一席手工木雕工艺。抬头所见,道光年间“霓裳协奏”的牌匾让人不禁油然而生穿越之感。“一二人千姿百态,三五步四海九州”,一副门联更引人入境: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十月至十二月间,康熙帝直隶、山西、陕西之行观览民风、考察吏治、检阅军旅。为迎帝驾西巡,平遥古城建修四面大城楼,同时也修建了用于礼宾和演戏的“礼乐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大学士王杰于此宣诏、赏戏。从此,大戏堂名声大噪,成为享誉三晋的演艺名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行,从徐沟直趋平遥,夜宿赵举人家,并在此赏戏。
晋商财雄天下,创造出中国明清金融中心的辉煌,创造出“日昇昌”“汇通天下”的壮观,大戏堂也自然成为官绅礼宾、晋商老财议事、休闲、听戏、赏舞享受人生的“高端会所”……
岁月斗转,沧海桑田,经历了二百年的盛景,20世纪初,华丽喧嚣、霓裳鬓舞的大戏堂在历史的烟云中沦为车马店,随后成为办学场所。
重生大戏堂修复
已有28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作为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级城市,逐渐翻开它华美的篇章: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创办“平遥国际摄影节”……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呈现于海内外。
2005年,则是平遥大戏堂重生之年。彼时,平遥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城市的目标,在古城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建设开发。外围大片建筑被拆除,整洁广阔的绿化带环绕,古城新姿引人,游客蜂拥而来。
在古城以勃勃生机拥抱中外游客的时候,距古城墙不过二百余米的大戏堂几成被人遗忘的角落。曾经风噪一时的大戏堂所在地已经是平遥中学的校址,“霓裳协奏”之音早已尘封于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
安锦才,时任平遥中学党委书记,曾任平遥副县长,作为主要组织策划者之一,成功组织了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过程。或许是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而养成的敏感,或许是“平遥古城旅联公司董事长”的另一重身份,他的心牵系于脚下这片土地,心中勾画着一篇新作:修复大戏堂,打一张文化旅游牌。“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外地游客这样总结相对滞后的山西旅游。虽然这种说法多少有些片面,但事实如此。白天逛古城,晚上干什么?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如果以大戏堂这个古老平台作为当下舞台来弘扬晋商、展示极富地域性的民间文化和艺术,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综合,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岂不别具一格?“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核心”有了,安锦才“动手”了。
平遥中学整体搬迁,九龙壁、文庙、大戏堂复原有了空间。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指导下,投巨资原址复原工作开启……2005年9月,外朴内秀、古朴典雅的平遥大戏堂为国内外游人呈上了古建筑中的一件精品之作,大戏堂完成了一次古老传统向现代时尚的华丽转身。
推荐阅读:
仿制古城切莫成为“去真存伪”的游戏”
西藏成立督导组 保护老城区文物建筑
赵伯先故居列江苏省“文保”单位
肥东别出心裁欲推古祠堂游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