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黔阳古城召开,众专家、学者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纷纷就全国各地正蓬勃发展的古城镇旅游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记者乘此机会,特邀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孔旭红、古城文化研究者向仲勇以及湖南申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董事长、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走上圆桌会,谈谈他们的体会,梳理下中国古城镇旅游开发的得与失,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孔旭红
古城文化研究者向仲勇
中国古城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
2800多座古城镇同质化严重
主持人:近十几年来,我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可谓进入了快车道。有专家测算,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个古城镇“诞生”或被发现,各位对此怎么看?
林鹏:我掌握的数据是,目前我国共有28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数量肯定是全球第一。但真正能被人们(不包括专门从业者)记住的有几个?不超过8个。对此我们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向仲勇:有那么多古城镇被开发出来,首先应该说是一件好事,表明各地政府和居民都认识到了古城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巨大的经济附加值。其次,一哄而上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很多当地的主政官员并不十分清楚应该如何开发,什么才是良性开发。急于求成,好心反而办了坏事。
孔旭红: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这一点已经成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的普遍共识。培育一个优秀的文化旅游品牌有利于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带动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古城镇旅游开发虽高举文化旅游的旗帜,却偏离了文化的本质,只停留在文化的表层现象,造成了千城一面,最终造成旅游者的审美疲劳,丧失文化特色和竞争力。
主持人:孔教授提到了古城镇数量众多,易形成千城一面的问题,也谈到了该趋势的危害,那么这种同质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孔旭红: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古城镇旅游资源同质化。由于我国建筑形式大多是土木结构,加上朝代更迭的原因,我们已经没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镇了,又因为修缮方法大致相同,导致历史留存建筑风貌的同质化。
其次是开发模式、经营策略同质化。目前我国古城镇旅游者多以观光客为主,观光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导致了对文化内涵体验的表层化,由此导致开发经营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迎合了这种需求。经营者们忙着给自己的古城镇争名分、争牌子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然后让这些客人走一条或几条老街,吃点特色餐饮,看几场表演,逛逛充斥着具有鲜明文化符号的旅游商店。古城镇旅游往往成了逛街购物、喝茶吃饭、参观表演的统一模式。
向仲勇:我同意孔教授的看法。现在去一些古城镇,你总是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想想,这个商品、那个牌子在其他古城镇刚刚看到过,确实让人很扫兴。就像一部拙劣的电视剧,故事情节和桥段已经跳不出你有限的想象,那么下次你就不会再看了。
推荐阅读: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三强公布
专家为丽水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支招
绍兴越联村石厂庙古建筑修复
济南:40年红旗牌坊见证时代变迁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