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古城墙修复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明延续
来源:城市商报  作者:陈亚云  日期:2012-10-15

    三段修缮有侧重

    尽管都是古城墙保护修缮,但三段古城墙所处位置和残存状况不同,保护修缮也就各有侧重,将来的功能定位和保护利用也将会不完全一样。今年七月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带队检查苏州古城墙古建筑保护修缮情况时就指出,古城墙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具有风貌特色和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苏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苏州人心目中的一个文化符号。三段古城墙,除了要修旧如旧,还要结合自身特点,修出各自的韵味。其中,阊门段要与桃花坞综合整治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成一个特色片区;平门段是火车站南广场的重要对景,也是很多外地游客出火车站后看到苏州的第一印象,要修出苏州古城特有的原汁原味;相门段向西是平江历史街区,向东与工业园区的现代楼宇遥遥相望,要在修复和利用中有所创新。

    在三段古城墙里,阊门北码头段城墙的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在过去悠长的岁月里,阊门城墙建而毁,毁而建,几经更迭,直到此次保护修缮工程启动之前,这一段古城墙还保留了规模不小的一段残垣断壁。所以,阊门北码头段古城墙,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原遗址基础上进行修复。整体长度为465米的该段城墙,其中新建部分总长仅为109.52米,修复部分则总长达到355.48米。基本上采用文物修复的标准来施工。

    说起北码头段整个工程,现场负责人介绍说,首先是进行了外围清理,把城墙的基础找了出来。这一段城墙墙体,发生过坍塌,所以各段残留的城墙遗址各不相同,最高的为7.2米,次高的5.97米,低的有2.6米,都需要分别制订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次修复前,参照了20世纪50年代保存下来的城墙旧址资料制定了方案整体方案,分九段进行施。修复原有城墙基础时,如果城基、石材都在,那么就不再加以改变,这是保存城墙历史信息的一个重要原则与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城基尚在,但是已出现风化、缺损情况,那么就要进行加固和填补,用旧石材按原样进行了修补。在清理城基时,偶尔还会发现一些从城墙上剥落下的老石材,或是早年间被城墙附近居民拆除、移用的老石材,此次都被直接利用了。

    “在三段城墙中,阊门北码头段采用的老材料是最多的。”现场负责人介绍说,工程启动之前,我市曾发起“捐老城砖”的活动,收到了不少老材料,大多被用在了这一段城墙修复中。记者昨天到在北码头段城墙看到,该段城墙脚全部采用旧金山石,墙体的上半部分则全部采用青灰色的旧城砖,透着一股由时间雕琢而成的特有的沧桑感。现场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城墙原有的风貌,他们特别赶赴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收购旧城砖,收购来的旧城砖尺寸不尽相同,但大体以清朝城墙留下的尺寸为参考,大小约在38×19×9厘米。

    三座古城墙里,相门段的体量最大。据介绍,相门段的功能定位与其他两段有所不同,城墙内部设计了很大的空间,城墙边上还有一段古建,今后与平江历史街区和环古城河旅游有机结合。传统技艺加创新

    总体上修旧如旧,充分尊重历史原貌,但一些小细节上,保护修缮中采用了一些现代的创新工艺,以便古城墙更结实、更耐久。

    以平门段古城墙为例。平门段古城墙比较特别,城楼的正下方位置,便是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4号线。如果采用传统的打桩做基的方法,极有可能影响4号线施工,对于城楼以后的牢固性也不利。所以这座城楼采用的是高难度的整版基础工艺。“我们下挖了7米多,做了一个整板基础,没打一根桩。”施工方介绍说,在整个不到12个月的施工工期中,仅基坑开挖和维护就花了3个多月。而为确保安全,还请了专业的设计单位和专家对基坑维护方案进行专门的论证和监测。不仅如此,基坑2.5米范围内,有一根1.8米管径的自来水主管,和大量煤气、雨水、污水管。基坑北侧,还有一根给火车站供电的电缆。这些都让施工难度大幅增加。

    城楼是木结构为主的,江南暖湿多雨,砖木结构最怕虫蛀鼠咬,特别是有“无牙老虎”之称的白蚁,对砖木房子的破坏非常大。古代造这类木结构房子,没有特别好的防白蚁的药水,现在则不同了,所有木材,包括梁柱窗门地板楼体,所有木材在安装之前全部都喷洒了防白蚁的药水,以防万一。记者日前在平门古城墙城楼看到,工人正在楼内铺地方砖上喷洒“东西”。施工人员介绍说,这种“东西”是液体有机硅,是一种新型材料,喷在砖面上会形成一层保护膜。考虑到城楼以后会向公众开放,踩踏的人多,面临的污损情况也比较多,这层膜既可以增加砖面的硬度,也可以隔离打翻的液体渗入砖体造成污损。

    另外的城墙段同样如此。和传统的古城墙不同,在本次保护修缮过程中,墙体内还特别添加了防雷带,在城楼上隐蔽地设置了避雷针,以避免古城墙遭雷击而损坏。作为环古城河带的重要风光组成,古城墙及城楼,都会进行适当的亮化处理,会采用柔和但清晰的光带进行勾勒,为夜苏州增加一道绚丽的风景。

    延伸阅读:苏州古城墙的风雨印迹

    从伍子胥建姑苏城开始,苏州是我国唯一拥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明古城,且城址始终在原地未变,这在世界古城建设史上也属罕见。古城墙是苏州城市2500多年历史文明的象征,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学术价值。

    根据文献记载,五代梁龙德二年(922),苏州始用砖砌城墙,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里外有濠,这是已知最早的砖城。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侵,苏州城遭受很大破坏,城墙经数任知府相继修治,直到百年后的绍定二年(1229)郡守李寿朋重建,苏州城坊才完全恢复,并留下了著名的《平江图》。

    1275年,元军入侵风雨飘摇的南宋。这是苏州古城第二次遭到毁灭性破坏。

    元末各地起兵抗元,1351年重建苏州城,还加厚城墙加深城濠,张士诚占据苏州时还为各城门增置了月城,但在与明将徐达、常遇春的攻守之战中,城墙又遭破坏。

    明初再次大规模修建苏州城墙,《苏州府志》对此有记载。

    清康熙元年(1662),巡抚韩世琦改筑苏州城,“城周四十五里,长五千六百五丈,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六尺。”今天我们所说的砖城在总体上应为清初遗物。

    民国期间,失修的苏州城墙不时出现坍塌,盘门至葑门段城墙、南童梓门附近城墙先后坍塌;金门两侧2处坍塌;阊门与胥门之间有18处城墙坍塌;学士街莲花巷底、天官坊陆家花园、高井头尤家花园等处附近有11处城墙坍塌等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苏州为抗日而构筑防御工事,沿城顶挖掘壕沟,加之以后在战火中有些地段城墙被炸成缺口,城墙受损较大。不过损毁之后,也有多处城墙得到了修复。

    1958年“大跃进”期间,大部分城墙被拆毁。城墙砖石被大量取去建造炼铁小高炉。后因拓宽或开辟道路、单位新建或扩建、“备战、备荒”取城墙土做坯烧砖、构筑防空工事、兴建居民住宅等多种原因,城墙被不断损坏和拆毁,城基被大量占用。

    2008年底,经市科技局、市文物局批准,苏州职业大学教授吴恩培率领课题组,对苏州古城墙及其遗址进行了全面实地调研。2010年4月,该课题组精确到厘米的古城墙实测数据正式对外发布:苏州城墙总长度15204.31米,目前较完整的砖石古城墙仅有1249.98米。

推荐阅读:

守住古村落这个“最后的家底”

全国古村落七年消失近半 山西周朝古村破败不堪

洛阳龙门石窟保护开发出台新规

将乐古刹迎回镇寺之宝 曾流落民间逾四十载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北京燕平八景之银山塔林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山西祁县昭馀古城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山西运城常平关帝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山西介休五岳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山西榆次后沟古村

类别自然山水园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
 ·寻找撬动发展的支点 大同历史..
 ·“东方之门”被讽“秋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