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只剩下没有价值的木头和石堆](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1/2012111132828584.jpg)
现场只剩下没有价值的木头和石堆
“就一个晚上,4根石柱不翼而飞,就连一些精美的木雕也不见踪迹。”昨日上午,家住福州鼓楼太平巷的陈先生出门来到火帝庙被拆的现场忽然发现,前一天下午还在的4根巨大石柱已经完全没了踪影。
居民说:火帝庙遭劫,一定有人预谋
陈先生发现,除了石柱不见之外,被拆现场似乎经过“扫荡”,一些稍微带花纹的木雕也没了,就连长一些的木柱也看不到了。
火帝庙被拆后的一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1月10日A16版,本报报道了火帝庙被拆一事,正当文物部门积极联系石柱存放地点、追查的时候,住在火帝庙附近的市民在昨日一早就见到了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石柱被偷了。
在火帝庙被拆现场,几名居民正在废墟周围不断议论。73岁的阮道明老先生已经报警,警方已介入调查。
他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么快。前一晚他们认为庙刚被拆,石柱非常重,一根长四五米,重一吨以上,如果只是几个人搬,根本搬不走,一定有大型机械帮助吊运,载重车负责运输。
“被拆当天,就有工人抢庙内的木雕,被大伙制止了。”陈先生说,他估计庙被拆,肯定早被人盯上了,这是有预谋的拆迁,目的就是庙内那些文物。
建筑专家呼吁:于山附近历史街区也应重视保护
昨天记者咨询了鼓楼区文体局,工作人员说在火帝庙被拆当天,将小一些的木雕带回去了,正要联系石柱的存放地点,根本不知道石柱已经被偷了。
说到火帝庙内的石柱,鼓楼区文体局蒋局长说,火帝庙始建于宋代,历代有修缮,原先的结构也因历史变迁略有改动。但是,庙内最精华的便是4根石柱。
他说,石柱的上面用楷书刻有“帝正位乎离长扶帝力,神盛德在火广被神庥”、“曰火曰灾民居永奠,斯飞斯帝庙貌常新”的对联。火神的信仰是与福州当时的环境有关。福州的房子以前多为木头所建,俗称“柴栏厝”,一家失火,殃及四邻。百姓为求平安,在南门建起火神庙,请来火神,祈求免受火灾之困。自宋以降,历元、明、清、民国各代,代有重修,历代以来,这里香火旺盛。清末,福州民间救火队就设在这里。
“太可惜了,福州又一处历史见证消失了。”本报热心读者林轶南说。这位同济大学的博士热爱福州建筑,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在积极收集福州老建筑的一系列内容。
他看到本报报道后,也发动福州爱老房子的网友前往现场查看。网友小飞刀说,他很早以前就关注过于山脚下的太平巷,在火帝庙没拆时来过。火帝庙封火墙上的蓝色彩绘和于山上的白塔相互照应,而且巷子窄窄长长,古建筑多,非常有味道。
也有网友呼吁,要抓紧追回文物,这里就在于山脚下,既有火帝庙,又有福州古城墙,将石柱立起,建一座公园最好不过。
“福州于山和乌山本都是市区历史内涵非常丰富的景区,不光要整合乌山和三坊七巷,于山以及附近的历史街区也要重视。”林轶南说。
推荐阅读:
广州暂停拆迁有争议历史建筑
云南千年古镇牛街旧貌换新颜
上海市完善立法保护名人故居
2012十二星座最理想个性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