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古称延陵、毗陵、晋陵、兰陵等,被誉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早在七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常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本期001视角,我们一起来翻开历史的画册,盘点一下常州的古桥,在岁月的打磨下,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有些陌生,又有些新颖,它们分明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声地呼唤着什么……
![锁桥](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1/20121414541841.jpg)
锁桥位于市区西直街,跨索桥河。据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载:“此桥跨外城壕(罗城),锁桥原名“所桥”,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曾倒塌,至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建。”因这一段河似锁,故名锁桥。同治十一年(1872年)武进知县王宗濂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此又重修。抗战期间,桥损严重。1946年10月,江苏省公路局拨款150万元抢修。现锁桥为单孔跨径2.65米的石拱桥,桥长10余米,面宽4.8米,跨径5.65米,梁底标高5.83米,桥面标高6.2米,砖砌栏杆,条石压顶,是常州市区仅存的几座原汁原味的古桥之一。
![奚巷桥](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1/201214145420762.jpg)
奚巷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奚巷村与郑陆镇焦溪东北交界处,原名新丰桥,又名新桥,时为横山桥通往三河口的主要通道。。桥始建于明代正德五年(1510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道光年间(1821~1850年)再修。奚巷桥为金山石质,五孔五节石梁平板桥,造型简朴凝重,端庄大方,横跨三山巷支流黄家浜上。桥长37.3米,中孔长5.68米,桥堍、桥中二处宽分别为1.9米和1.75米,桥高4.9米,桥上四根望柱顶端各雕刻着一只石狮,两两相对,雕凿精美,栩栩如生,完好如初,桥体基本保存完整。
![三元桥](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1/201214145439914.jpg)
三元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焦溪村老街,龙溪河老街区段最南端,横跨于南街和南下塘之间的龙溪河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金山石质,桥位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单孔石拱桥,拱圈上方两侧各置一对桥耳,两侧桥额镌雕繁体楷书“三元桥”三字,取连中“三元”之意,希冀里人人才辈出,科举连连。桥柱及桥栏基本齐全,唯桥柱顶端原有小石狮子四只,现仅存一只。桥全长18.8米,两侧各为25级台阶,桥堍、桥面两处宽分别为2.6米和2.1米,净跨6.6米,桥高4.6米,矢高3.6米。历代都进行过局部维修,目前桥体保存完好。
推荐阅读:
溪口武山庙江郎桥 中国最小的古代石拱桥
古村被“城市化”强势吞噬 乡土需反哺传承文明
陕西制定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规划
青岛三百年沧桑古方井盼“重生”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