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博物馆副馆长牛耕在州文物局文物摄影室向记者展示了上世纪末从我国著名无人区罗布泊采集到的部分楼兰玉斧。
这些玉斧体型都比较小,正面有长楔形、钝三角形、梯形等形状。玉斧的表面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并且大多含有一些杂质,有的还带有石根或其他瑕疵。这些玉斧虽然色有深浅、质有粗细、大小有差、质地有别,刃口却很锋利。
由于暴露于地表年长日久,以致有的玉斧表面已经斑驳、剥蚀,“但这些现象并没有改变其昆仑玉的本质,从玉的质地上看,绝大多数是一般的青白玉、青玉,白玉质地的仅一件。”牛耕说。
就这种现象,国内一些研究者认为:一是白玉自古就比较稀少、珍贵;二是楼兰人从山里采了玉料,可能拣选出色泽和质地优秀的好料,首先与中原来的人做交易,以物易物,然后将剩余的小料琢磨成器,供自己使用;三是成材的美玉可能作为贡品输入到中原王朝去了。
《汉书・西域传》里有鄯善国(本名楼兰)出玉的记载,说明生活在库鲁克山之南、阿尔金山北麓的楼兰人,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了识玉的经验。据原巴州文管所所长何德修教授推测,楼兰人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玉料比其它石头要硬,用此料制成的器物经久耐用,于是从无意识的发现,成为有意识的选用。他们用玉料磨制成带刃的工具或兵器(如玉斧、玉箭镞等),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或更具杀伤力。
推荐阅读:
郑州新建仿古城墙数处“咧嘴”塌方
南唐皇宫遗址藏身南京新街口户部街一工地?
淄川明清古墓出土32件元代古董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保护工程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