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林立,窦圌山大动“接骨手术”
窦圌山的灾后重建分为岩体抢修加固与云岩寺古建筑群恢复重建两大版块,分别投资为2800万元、2000万元,经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分别由西安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与北京大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施工。经过前期周密、细致的规划设计,岩体抢修加固工程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动工。
“通过实施‘易筋’‘接骨’修复手术之后,窦圌山成为一座‘看不见铁’的铁山!”西安文物保护修复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呈南北走向的窦圌山,长2.8公里,宽1.68公里,海拔高度1140米,相对高度540米。在山体危岩抢险加固工程中,施工人员将植入总长36公里的钢筋,为窦圌山完成一次外科“接骨大手术”,让地震后坍塌变形的窦圌山重生。在施工期间,三座奇峰间脚手架架林立,超过峰顶2米以上高度的密密实实的脚手架将山体紧紧包围,极其罕见。为加固奇峰,施工人员总共在山体上打3000多个锚孔,最短3米、最长24米的钢筋锚杆,总长度超过3万米,将松动和不稳定的岩体紧紧拴牢,类似人体接骨手术。每根锚杆深入岩体,然后再向锚孔灌入水泥,将锚身与山体紧密粘合。深入山体的水泥将填充窦圌山内部的“空虚”,穿插在岩体上的锚杆锚索,会保证岩体、岩石不会崩落……
裂隙注浆是整个岩体抢修加固项目中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其复杂程度在国内也属罕见。据有关人士介绍,裂缝灌注水泥浆凝固后,又对裂缝表面进行“卵石拼接”处理,这就像是装修艺术墙,尽量让修补处形同山壁,才算完成了岩体的完整修复。表面“卵石拼接”,是为了山体外观也像文物修缮一样修旧如旧。“经过日月风雨的雕琢,许多年后我们就察觉不到修补过的痕迹了。”
承建单位坚持采取开放性施工,一方面要维持正常的施工秩序,一方面要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旨在让人们感知大地震对窦圌山的奇特地质结构的巨大影响,见证灾后恢复重建的质量和进度。同时,施工方在作业过程中精心呵护窦圌山上的一草一木,千方百计保护以白皮松等名木古树而闻名遐迩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并与云岩寺古建筑群修复项目的施工方紧密配合,积极做好建筑物、构筑物的保护工作。
经过8个月紧张、精心施工,窦圌山岩体抢修加固工程基本完成。2010年12月10日,各项技术指标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文物局专家组的初步验收。紧接着,施工单位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处理:封端复旧……
推荐阅读:
泰山岱庙
犀角雕
南城麻姑山古亭桥
永康给中国最长的古廊桥装上“怀旧灯”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