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团:墓主人,是西羌还是土著
松潘古城窑头山发现的“明诰封明威将军”古墓,从古墓的碑文上清晰可见“明诰封明威将军崇祯年间朔六月”的碑文。
引起了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岷江上游民族文化研究专家的关注和争议。
据史料载,明威将军,为军事职官名称或武散官阶称号。魏置。南北朝各朝多置。唐为武散官,从四品下,宋升从四品。金正五品下,元升正四品。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
记者就该碑内容向多位文物、民俗专家请教。专家们介绍,这个明崇祯辛未年间的碑文显示,墓主是一位明朝崇祯时代的地方军政长官,“明威将军”是其所获称号,松潘卫指挥佥事则是其职务,卫是地方军队织织形式,卫指挥使辖5600人。松潘自古是边塞军事重镇,历朝历代严加防守,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挥师占据松州后,始筑古城。由此可见墓室主人身份和要职在当地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但从考古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松潘古城窑头山“明诰封明威将军”古墓,专家们存在四个方面值得争议的观点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观点一:出土发现的将军墓的主人有可能就是官员本人,也有可能不是官员本人。因为诰封就是诰命封赏。在明清之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据此,此墓也有可能是文武官员的先代妻室墓室。
![洞口](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8/2011826152528402.jpg)
观点二:将军墓的主人根本不是官员本人。《清会典》中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清会典》是清代制定的行政法典,包括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朝会典。而《康熙会典》和《雍正会典》这两部会典是最为完善和成熟的会典,均按《明会典》体列、体裁,以官统事,以事隶官,并将则例附于各条之末。如果这样倒推过去的话,松潘古城窑头山的将军墓的主人就不是官员本人。
观点三:松潘古城窑头山的将军墓具有岷江上游典型的羌区石棺葬文化特征,属羌人墓葬。明朝年间,松潘主要是羌人和番人活跃生存之地,为西羌要塞,同时也是岷江上游石棺葬最流行、最集中和发现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观点四:《松潘志》(民国版)又载:“指挥佥事正四品,世袭,卫设四人”。看来,指挥佥事为松潘卫世袭武官,掌管所属土兵,隶指挥使之下。可见,松潘“明诰封明威将军”主人的家族背景有可能从先祖以军功至副千户,祖升千户、指挥佥事,数代相沿袭,这是很宝贵的碑刻史料,它对研究岷江上游松潘的土著民族、土司制度极有价值。
另外,从古墓的规模可以窥见明代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墓壁上的雕刻对研究明代的宗教、文化、经济有相当大的帮助,对提升松潘县的古城内涵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该古墓的发现将会更加显现松潘古城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深远。
推荐阅读:
南充南部文庙大成殿维修完工
温州朔门街两座“牌坊”原是清代封火墙
考古专家初步认定孤竹国都在秦皇岛卢龙县城南
重庆江北机场扩建工程区发现61处古墓葬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