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雁门关修复保护](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8/2011815143041778.jpg)
一个曾经靠铁矿起家的资源县,如今却在大动作、大手笔、大投入地进行文化建设。从“挖铁矿”到“挖文化”,代县,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修复和保护雁门关的实践中,脚踏实地地走出了一条转型跨越的发展之路。
雁门关,这座有着3000年文明史的古关隘,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沉寂之后,如今又重振昔日雄风,再现当年的繁荣和兴盛。目前,雁门关风景区已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边塞军事文化和明清商贸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山西省十佳旅游景区。
资源优势向文化优势转变
代县铁矿储量居全省第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国际金融危机过后,该县紧紧抓住冶金行业市场复苏、铁精矿粉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积极帮助规模以上企业整合资源,集约重组、做大做强,促进了企业的复工复产。全县11个企业年产值超亿元,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忻州市第一。尽管全县的铁矿业搞得风声水起,但该县县委、县政府还是敏锐地意识到,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要想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广开渠道,多产连动,真正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代县不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全县共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433处,其中国保文物单位4处,省保文物单位8处,市保文物单位4处,县保文物单位108处。一个县能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不仅仅在全省,即使在全国也实属罕见。尤其是代县境内的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雁门关堪称赵国门户,汉室边防,唐宋要塞,朱明雄关。中国任何一座雄关都没有雁门关发生的战争多,没有雁门关出的名将多。一部雁门关的历史就是半部腥风血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众多而又厚重的文化积淀成为代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大支撑。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目标,该县提出了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就是要通过抓好以雁门关为龙头的旅游开发,提高“名关、名将、名城”特色旅游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推荐阅读:
丽水陈店新发现一处 宋代七言律诗摩崖题刻
苏州虎丘考古首现“十”字宋代古墓
潍坊青州施工挖出九件战国陶器
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一史前文化遗址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