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闽越王庙搬迁 预计15天内完成
来源:东南网 日期:2011-7-13
闽侯博物馆馆长曾江说,目前这座闽越王庙基本保持着清代的建筑格局,里头建有戏台、钟楼、拜亭、正殿等。其中,拜亭、戏台上各有一个藻井,两个藻井一大一小,从南宋时期保存至今,被村里人视为宝贝。
此外,在戏台两边建有钟楼、鼓楼。其中,钟楼上面还保留有两幅南宋时期的壁画。其中一幅壁画虽有剥落,但是依旧可以看出上头的芭蕉形象,“这是道教寺庙里常用的吉祥图案。”曾馆长说,虽然这幅壁画在文革时期受到破坏,但能保持住大致轮廓到如今,十分难得。
而鼓楼上,还保留着一段建于南宋时期的古墙,上面还绘有青色的精美花纹。曾馆长说,这段古墙的作用类似于佛龛,同时在建筑上起到屏障作用。而在闽侯地区寺庙中应用此类建筑格局的,比较少见。
最难搬的莫过于藻井和壁画
有这么多“宝贝”,“搬家”自然有难度。为此,施工方还请来了福州古建筑研究所的专家们帮忙。昨日,古建所何老师就在现场开始测绘工作。
何老师说,要想把寺庙原样搬走,测绘工作很重要。他们不仅要画出寺庙的图形,还要给每道梁、每个屋架编号。这样在“搬完家”后,可以根据编号一一重新安装起来,确保不错位。因此整个测绘工作将耗时1周左右。
他说,整个“搬家”过程中,难度最高的莫过于藻井和壁画。何老师说,由于这两个藻井最小的一个宽都达到3米多,而且年代久远,因此还不能推测出腐朽程度,这给“搬家”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此,他们只能边进行测绘,边检查藻井情况,并随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出现“散架”的情况。而在接下来的“搬家”过程中,他们会先“掀开”屋顶,用吊机将藻井整体吊出。何老师说,如果顺利,两个藻井都会被吊到新址重装。
壁画“搬家”,何老师打比方为“揭皮”。他说,这两幅壁画虽然精美,但是从南宋至今,再加上“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因此“搬家”难度很大。在处理上,他们会首先在壁画上贴一层特制的纸,然后把壁画背后的墙砖轻轻拆掉,只留下这层纸,然后转移到新址上再粘上去。“就像给墙剥一层皮一般”。
而那段古墙,何老师则打算采用整体“锯下来”的方式,保持整段墙的完整性,再改砌到新址上。
背景介绍
据闽侯博物馆馆长曾江介绍,闽越王庙位于永丰,根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年-1264年),距今已有7百多年历史。因正在建设中的三环路永丰互通与淮安大桥连接线刚好要跨过古庙所在地,古庙不得不搬迁。
为何建筑闽越王庙?曾馆长说,这跟当地人民的信仰有关。他说,因无诸帮助汉高祖刘邦建功立业,并建立了闽越王国,因此可以称为福建地区的“人祖”,在民间的威望一直都很高,死后被奉为神,百姓相信他能庇佑大家。
推荐阅读:
泸州孝义路暗藏明清古砖 实为民国造
专家盘点哈文庙“十最” 大成殿与皇家建筑同级
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南京中山陵 分页:[1] [2]
编辑:张晓艳
|
|
|
|